战国成语

共 371 个成语

筑台募士

zhù tái mù shì

成语解释:募:招寡。比喻广泛招纳贤士。

成语出处:宋·范仲淹《帝王好尚论》:“汤五聘伊尹,文王躬迎吕望,周公握发吐哺以待白屋之士,郑武公好贤而诗雅歌之,燕昭王筑台募士而智者归之。”

详细解释

薪桂米珠

xīn guì mǐ zhū

成语解释:薪:柴草。米贵得像珍珠,柴贵得像桂木。指物价昂贵,人民生活很困难。

成语出处: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楚策三》:“楚国之食贵于玉,薪贵于桂,谒者难得无如鬼,王难见如天帝,令臣食玉炊桂,因鬼见帝。”

详细解释

美男破老

měi nán pò lǎo

成语解释:破:毁坏。用年轻的外宠之臣来谗毁老成人。

成语出处: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秦策》:“荀息曰:‘《周书》有言:美男破老。’乃遗之美男,教之恶宫之奇。”

详细解释

美女破舌

měi nǚ pò shé

成语解释:破:毁坏。美女用美貌迷惑君主,使谏臣的话不被君主听信。

成语出处: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秦策》:“夫晋献公欲伐郭,而惮舟之侨存。荀息曰:‘《周书》有言:美女破舌。’乃遗之女乐,以乱其政。舟之侨谏而不听,遂去。”

详细解释

吊死问生

diào sǐ wèn shēng

成语解释:吊:吊祭;问:问候,慰问。吊祭死者,慰问活人。

成语出处: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燕策》:“燕王吊死问生,与百姓同甘苦。”

详细解释

穿杨贯虱

chuān yáng guàn shī

成语解释:穿:穿透;贯:穿过。射穿杨柳叶和虱子。形容技艺高超,功夫深厚。

成语出处:明·宋应星《天工开物·弧矢》:“而下力倘能穿杨贯虱,则以巧胜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足高气扬

zú gāo qì yáng

成语解释:犹言趾高气扬。语本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公孙戍趋而去。未出,至中闺,君召而返之,曰:‘子教文无受象床,甚善。今何举足之高,志之扬也?’”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公孙戍趋而去。 未出,至中闺,君召而返之,曰:‘子教文无受象床,甚善。今何举足之高,志之扬也?’”

详细解释

馔玉炊珠

zhuàn yù chuī zhū

成语解释:见“馔玉炊金”。

成语出处:语出《战国策·楚策三》:“楚国之食贵于玉,薪贵于桂。”

详细解释

直言正谏

zhí yán zhèng jiàn

成语解释:同“直言极谏”。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寡人奉先君之宗庙,守社稷,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。”

详细解释

正言不讳

zhèng yán bù huì

成语解释:说话爽直,毫无忌讳。

成语出处:战国 楚 屈原《卜居》:“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?”

详细解释

云雨巫山

yún yǔ wū shān

成语解释: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。后称男女欢合。

成语出处:战国楚 宋玉《高唐赋序》:“妾在巫山之阳,高丘之阻。旦为朝云,暮为行雨,朝朝暮暮,阳台之下。”

详细解释

云梦闲情

yún mèng xián qíng

成语解释:指男女欢会之事。

成语出处:战国·楚·宋玉《高唐赋》序:“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,望高唐之观,其上独有云气……王曰:‘何谓朝云?’玉曰:‘昔者先王尝游高唐,怠而昼寝,梦见一妇人,曰:“妾巫山之女也,为高唐之客,闻君游高唐,原荐枕席。”

详细解释

云程发轫

yún chéng fā rèn

成语解释:云程:青云万里的路程;发轫:启车行进,比喻事业的开端。旧时祝人前程远大的颂辞。

成语出处:战国楚·屈原《离骚》:“朝发轫于苍梧兮,夕余至乎县圃。”

详细解释

圆凿方枘

yuán záo fāng ruì

成语解释:凿:榫眼;枘:榫头。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。比喻不相投合;格格不入。

成语出处:战国 楚 屈原《楚辞 九辩》:“圆凿而方枘兮,吾知其龃龉而难入。”

详细解释

沅茞澧兰

yuán zhǐ lǐ lán

成语解释:沅、澧:都是水名;茞、兰:都是香草。比喻高洁的人品或高尚的事物。

成语出处:战国楚·屈原《九歌·湘夫人》:“沅有茞兮澧有兰。”

详细解释

雨沾云惹

yǔ zhān yún rě

成语解释:战国楚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昔者先王尝游高唐,怠而昼寝,梦见一妇人,曰:‘妾,巫山之女也,为高唐之客,闻君游高唐,原荐枕席。’王因幸之。去而辞曰:‘妾在巫山之阳,高丘之阻,旦为朝云,暮为行雨,朝朝暮暮,阳台之下。’”后以“雨沾云惹”为男女情爱之典。

成语出处:战国·楚·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昔者先王尝游高唐,怠而昼寝,梦见一妇人,曰:‘妾,巫山之女也,为高唐之客,闻君游高唐,原荐枕席。’王因幸之。去而辞曰:‘妾在巫山之阳,高丘之阻,旦为朝云,暮为行雨,朝朝暮暮,阳台之下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羽毛未丰

yǔ máo wèi fēng

成语解释:小鸟的羽毛还没有长全(丰:丰满)。比喻尚未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。

成语出处: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秦策一》:“秦王曰:‘寡人闻之,毛羽不丰满者,不可以高飞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逾年历岁

yú nián lì suì

成语解释:指经过一定年月。形容经历较长时间。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 赵策一》:“王大怒,曰:‘夫用百成之众攻战,逾年历岁,未见一城也!今不用兵而得城七十,何故不为?’”

详细解释

渔人之利

yú rén zhī lì

成语解释:渔人:比喻第三者。比喻双方争执不下,两败俱伤,让第三者占了便宜。

成语出处: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6卷:“他日可以在里头看景生情,得些渔人之利。”

详细解释

余业遗烈

yú yè yí liè

成语解释:遗留下来的事业与功绩。《战国策·刘向书录》:“及春秋时,已四五百载矣,然其余业遗烈,流而未灭。”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·刘向书录》:“及春秋时,已四五百载矣,然其余业遗烈,流而未灭。”

详细解释

于安思危

yú ān sī wēi

成语解释:于:处于;思:想。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,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。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。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 楚策四》:“臣闻之《春秋》,于安思危,危则虑安。”

详细解释

诱秦诓楚

yòu qín kuāng chǔ

成语解释:战国时张仪劝导秦国以连衡破合从,以诡诈手段欺骗楚国背齐向秦。后遂因以“诱秦诓楚”表示挑拨离间。

成语出处:清·余怀《板桥杂记·丽品》:“用诱秦诓楚之计,作摧兰折玉之谋。”

详细解释

忧国爱民

yōu guó ài mín

成语解释:忧心国家,爱护百姓。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·齐策》:“寡人忧国爱民,固愿得士以治之。”

详细解释

郢书燕说

yǐng shū yàn yuè

成语解释:比喻牵强附会,曲解原意,以讹传讹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》:“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,夜书,火不明,因谓持烛者曰:'举烛',云而过书'举烛'。……燕相白王,王大悦,国以治。治则治矣,非书意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引锥刺股

yǐn zhuī cì gǔ

成语解释:锥:锥子;股:大腿。晚间读书时想睡觉,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,以保持清醒。形容学习勤奋刻苦。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(苏秦)读书欲睡,引锥自刺其股。”

详细解释

以书为御

yǐ shū wéi yù

成语解释:按照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去驾驭马匹。比喻死守教条,难以成事。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·赵策二》:“谚曰:‘以书为御者,不尽于马之情。以古制今者,不达于事之变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一以当十

yī yǐ dāng shí

成语解释:当:相当。一个人抵挡十个人。形容军队英勇善战。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 齐策一》:“一而当十,十而当百,百而当千。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,楚兵呼声动天,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。”

详细解释

一心同功

yī xīn tóng gōng

成语解释:同心协力,共赴事功。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 中山策》:“当此之时,秦中士卒,以军中为家,将帅为父母,不约而亲,不谋而信,一心同功,死不旋踵。”

详细解释

一瞑不视

yī míng bù shì

成语解释:瞑:闭眼。闭上眼睛,不再睁开。指死亡。也指逃避现实。也可形容不怕牺牲。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有断头绝腹,一瞑而万世不视,不知所益,以忧社稷者。”

详细解释

一暝不视

yī míng bù shì

成语解释:闭上眼睛,不再睁开。指死亡。

成语出处: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楚策一》:“有断脰绝腹,一暝而万世不视,不知所益,以忧社稷者。”

详细解释

一剑之任

yī jiàn zhī rèn

成语解释:①谓以一人一剑之力。指作战的士兵,犹言一人之勇。②指独力担任艰巨的任务。

成语出处:《尉缭子·武议》:“临难决疑,挥兵指刃,此将事也;一剑之任,非将事也。”《战国策·齐策六》:“齐桓公有天下,朝诸侯,曹子以一剑之任,劫桓公于坛位之上。”

详细解释

野人奏曝

yě rén zòu pù

成语解释:比喻微薄的贡献。

成语出处: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杨朱》:“暨春东作,自曝于日,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,绵纩狐貉。”

详细解释

摇尾涂中

yáo wěi tú zhōng

成语解释:比喻自由自在地生活。曳尾,犹摇尾。

成语出处:战国时,楚王派大夫去请庄子做官,庄子对楚大夫说:听说楚国有神龟,死去已三千年,现在把它用匣子装起来藏在庙堂之上。你看此龟是留下骨头让人珍藏好呢,还是活着曳尾于泥涂中好?大夫说:当然是活着曳尾于涂中好。庄子说:那末我将曳尾于涂中。见

详细解释

杨穿三叶

yáng chuān sān yè

成语解释:《战国策·西周策》:“楚有养由基者,善射,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,百发百中。”原谓射技高超。后亦喻兄弟三人相继科举及第。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·西周策》:“楚有养由基者,善射,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,百发百中。”

详细解释

燕昭市骏

yàn zhāo shì jùn

成语解释:指战国时郭隗以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为喻,劝说燕昭王真心求贤的事。

成语出处:唐·高適《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》:“家僮愕视欲先鞭,枥马惊嘶还屡顾。始知物妙皆可怜,燕昭市骏岂徒然。”

详细解释

燕金募秀

yàn jīn mù xiù

成语解释:相传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接待天下贤士。后以“燕金募秀”为招纳贤士之典。

成语出处:宋·范仲淹《上张侍郎启》:“伏遇留守侍郎燕金募秀,蔡屣延才,铎宣百世之文,旌集四方之善。”

详细解释

燕骏千金

yàn jùn qiān jīn

成语解释:战国时,燕昭王即位后急于招揽人才。郭隗以马为喻,说古代君王悬赏千金卖千里马,三年后得一死马,用五百金买下马骨,于是不到一年,得到三匹千里马,劝说燕昭王若能真心求贤,贤士将闻风而至。见《战国策·燕策一》。后以“燕骏千金”为招纳贤士之典。

成语出处:战国时,燕昭王即位后急于招揽人才。郭隗以马为喻,说古代君王悬赏千金卖千里马,三年后得一死马,用五百金买下马骨,于是不到一年,得到三匹千里马,劝说燕昭王若能真心求贤,贤士将闻风而至。见《战国策·燕策一》。

详细解释

形容枯槁

xíng róng kū gǎo

成语解释:身体瘦弱;精神萎靡;面色枯黄。枯槁:枯萎;枯干。

成语出处:战国 楚 屈原《渔父》:“颜色憔悴,面容枯槁。”

详细解释

心绪恍惚

xīn xù huǎng hū

成语解释:恍惚:神志不清,精神不集中。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楚。

成语出处:战国 楚 宋玉《神女赋》:“精神恍惚,若有所喜。”唐 王洙《东阳夜怪录》:“自虚心神恍惚,未敢遽前扪撄。”

详细解释

宋玉东墙

sòng yù dōng qiáng

成语解释:喻指貌美多情的女子。

成语出处:战国楚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赋》谓宋玉东邻有一女,姣好为楚国之冠,登墙窥视宋玉三年而宋玉不与之交往。

详细解释

死不旋踵

sǐ bù xuán zhǒng

成语解释:旋踵:旋转足跟,即后退。比喻不畏艰险,坚决向前。亦比喻极短时间内即死去。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 中山策》:“当此之时,秦中士卒,以军中为家,将帅为父母,不约而亲,不谋而信,一心同功,死不旋踵。”

详细解释

神州赤县

shén zhōu chì xiàn

成语解释:战国时齐人邹衍称华夏之地为“赤县神州”。见《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》。唐刘禹锡《为京兆尹答于襄州第一书》:“盖神州赤县,尊有所厌,非他土之比。”后遂以“赤县神州”或“神州赤县”为中国的别称。

成语出处:战国时齐人邹衍称华夏之地为“赤县神州”。见《史记·孟子荀卿列传》。

详细解释

群轻折轴

qún qīng zhé zhóu

成语解释:轻的东西积多了,也能压断车轴。比喻小患会酿成大祸。

成语出处: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魏策一》:“臣闻积羽沉舟,群轻折轴,众口铄金,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全功尽弃

quán gōng jìn qì

成语解释:功:功效,功绩;弃:丢掉。全部功效都丧失干净。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 西周策》:“公之功甚多,今公又以秦兵出塞,过两周,践韩,而以攻梁,一攻而不得,前功尽灭。”

详细解释

琼浆玉液

qióng jiāng yù yè

成语解释:比喻仙水、美酒等。

成语出处:明 朱有炖《赛娇客》第三折:“我这里高捧着琼浆玉液,他那里低唱着梁州第七。”

详细解释

切齿痛心

qiè chǐ tòng xīn

成语解释:切齿:咬紧牙齿;痛心:形容心中极恨。形容愤恨到极点。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 燕策三》:“此臣日夜切齿腐心也。”《史记 刺客列传》:“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鲁连蹈海

lǔ lián dǎo hǎi

成语解释: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不满秦王称帝的计划,曾说,秦如称帝,则蹈东海而死。后以“鲁连蹈海”表示宁死而不受强敌屈辱的气节、情操。

成语出处:明·许时泉《武陵春》:“弃礼义而尚有功,鲁连蹈海;堕名城以杀豪杰,李耳出关。”

详细解释

龙阳泣鱼

lóng yáng qì yú

成语解释:后以之为失宠之典。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·魏策四》:“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,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。……王曰:‘然则何为出涕?’曰:‘臣为王之所得鱼也。’王曰:‘何谓也?’对曰:‘臣之始得鱼也,臣甚喜,后得又益大,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。……臣亦将弃矣,臣安能无涕

详细解释

绝长续短

jué cháng xù duǎn

成语解释:绝:截断。截取长的,补充短的。比喻用长处补短处。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 楚策四》:“今楚国虽小,绝长续短,犹以数千里。”

详细解释

九死未悔

jiǔ sǐ wèi huǐ

成语解释:九:表示极多。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。形容意志坚定,不认经历多少危险,也决不动摇退缩。

成语出处:战国 楚 屈原《离骚》: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。”

详细解释

尽忠竭力

jìn zhōng jié lì

成语解释:竭:尽。用尽气力,竭尽忠诚。

成语出处:战国 楚 屈原《卜居》:“屈原既放,三年不得复见,竭智尽忠。”

详细解释

矜功不立

jīn gōng bù lì

成语解释:矜:自夸。自以为能立大功而大功必不成。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 齐策四》:“故曰:'矜功不立,虚愿不至。'此皆幸乐其名,华而无其实德者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金台市骏

jīn tái shì jùn

成语解释:犹言千金市骨。谓不惜以高价买养骏马。比喻延揽贤才十分诚恳。语本《战国策·燕策一》所载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的故事。

成语出处:语出《战国策·燕策一》所载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的故事。

详细解释

竭智尽忠

jié zhì jìn zhōng

成语解释:竭:尽。用尽智力,竭尽忠诚。

成语出处:战国 楚 屈原《卜居》:“屈原既放,三年不得复见,竭智尽忠。”

详细解释

矫国更俗

jiǎo guó gēng sú

成语解释:匡正国事,改革敝俗。同“矫国革俗”。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 齐策六》:“矫国革俗于天下,功名可立也。”《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》作“矫国更俗”。司马贞索隐:“矫正国事,改更弊俗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矫国革俗

jiǎo guó gé sú

成语解释:匡正国事,改革敝俗。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 齐策六》:“矫国革俗于天下,功名可立也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矫正国事,改更弊俗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肩摩毂击

jiān mó gǔ jī

成语解释:肩膀和肩膀相摩,车轮和车轮相撞。形容行人车辆往来拥挤。

成语出处: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齐策一》:“临淄之途,车毂击,人肩摩,连衽成帷。”

详细解释

骥服盐车

jì fú yán chē

成语解释:骥:骏马;服:驾驭。让骏马驾盐车。比喻使用人才不当。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 楚策六》:“夫骥之齿至矣,服盐车而上大行,蹄申膝折,尾湛胕溃,漉法洒地,白汗交流,中阪迁延,负辕不能上。”

详细解释

击毂摩肩

jī gū mó jiān

成语解释:形容车马众多。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 齐策一》:“临淄之涂,车毂击,人肩摩。”

详细解释

回肠伤气

huí cháng shāng qì

成语解释:见“回肠荡气”。

成语出处:战国·楚·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纤条悲鸣,声似竽籁,清浊相和,五变四会,感心动耳,回肠伤气。孤子寡妇,寒心酸鼻。”李善注:“言上诸声,能回转入肠,伤断人气。”

详细解释

诡形奇制

guǐ xíng qí zhì

成语解释:奇特、怪异的形体。

成语出处:康有为《广艺舟双楫·原书》:“若钟鼎所采,自是春秋、战国时各国书体,故诡形奇制,与《苍颉篇》不同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孤寡鳏独

gū guǎ guān dú

成语解释:泛指没有劳动能力、无依无靠的人。

成语出处: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下》:“老而无妻曰鳏,老而无夫曰寡,老而无子曰独,幼而无父曰孤。此四者,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。”

详细解释

返朴归真

fǎn pǔ guī zhēn

成语解释:返:反回;回复;朴:未加工的木料;引申为质朴;归:返回、回归;真:天然。回复事物初始的自然状态。

成语出处: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齐策四》:“归真反璞,则终身不辱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斗鸡走犬

dòu jī zǒu quǎn

成语解释:同“斗鸡走狗”。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临淄甚富而实,其民无不吹竽鼓瑟、击筑弹琴、斗鸡走犬、六博蹋踘者。”

详细解释

恫疑虚猲

dòng yí xū gé

成语解释:见“恫疑虚喝”。

成语出处: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齐策》:“秦虽欲深入,则狼顾,恐韩、魏之议其后也,是故恫疑虚猲,高跃而不敢进,则秦不能害齐亦明矣。”

详细解释

得尺得寸

dé chǐ dé cùn

成语解释:得:取得,获得。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,得多少就是多少。

成语出处: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秦策三》:“王不如远交而近攻,得寸则王之寸, 得尺亦王之尺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得寸则寸

dé cùn zé cùn

成语解释:得到一寸就是一寸。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,得多少就是多少。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王不如远交而近攻,得寸则王之寸,得尺亦王之尺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道不拾遗

dào bù shí yí

成语解释:遗:丢失的东西。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;据为己有。形容社会风气很好。也作“路不拾遗”。

成语出处:韩非《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》:“子产退而为政,五年,国无盗贼,道不拾遗。”

详细解释

辞金蹈海

cí jīn dǎo hǎi

成语解释:比喻不慕富贵,慷慨有气节。

成语出处:《史记·鲁仲连邹阳列传》载:战国时,秦军围赵都邯郸,齐人鲁仲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,劝阻尊秦昭王为帝,并表示若秦王为帝,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。秦军退后,赵平原君以千金谢之,鲁仲连却不受,以为为人排难解纷而取酬,是商贾之事。

详细解释

褚小怀大

zhǔ xiǎo huái dà

成语解释:褚:口袋。用小口袋装大东西。比喻能力不能胜任。

成语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至乐》:“褚小者不可以怀大,绠短者不可以汲深。”

详细解释

楚梦云雨

chǔ mèng yún yǔ

成语解释:楚王梦,云雨情。后比喻男女亲昵。

成语出处:战国 楚 宋玉《高唐赋序》:“……王因幸之,去而辞曰:'妾在巫山之阳,高丘之阴,旦为朝云,暮为行雨,朝朝暮暮,阳台之下。'

详细解释

不可胜计

bù kě shèng jì

成语解释:胜:尽;计:计算。不能全部计算完。形容数量很多。

成语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且三秦王为秦将,将秦子弟数岁矣,所杀亡不可胜计。”

详细解释

不测之罪

bù cè zhī zuì

成语解释:指大罪,死罪。

成语出处:战国 乐毅《报燕惠王书》:“临不测之罪,以幸为利,义之所不敢出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蚌鹬相持

bàng yù xiāng chí

成语解释:比喻双方相争,两败俱伤,徒使第三者得利。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 燕策二》:“今者臣来,过易水,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钳其喙。鹬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。’蚌亦谓鹬曰:‘今日不出,明日不出,即有死鹬。’两者不肯相舍,渔翁得而并禽之。”

详细解释

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

yù bàng xiāng zhēng,yú wēng dé lì

成语解释:鹬:长嘴水鸟;蚌:有贝壳的软体动物。比喻双方争执不下,两败俱伤,让第三者占了便宜。

成语出处: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燕策二》:“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钳其喙。鹬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。’蚌亦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鹬。’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

详细解释

鹬蚌相持,渔翁得利

yù bàng xiāng chí,yú wēng dé lì

成语解释:比喻双方争执不下,两败俱伤,让第三者占了便宜。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 燕策二》记载:蚌张开壳晒太阳,鹬去啄它,嘴被蚌壳夹住,两方面都不相让。渔翁来了,把两个都捉住了。

详细解释

攻无不取,战无不胜

gōng wú bù qǔ,zhàn wú bù shèng

成语解释:没有攻占不下来的。形容力量无比强大。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是知秦战未尝不胜,攻未尝不取,所当未尝不破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攻无不克,战无不胜

gōng wú bù kè,zhàn wú bù shèng

成语解释:攻:攻打;克:攻克。没有攻占不下来的。形容力量无比强大。

成语出处: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秦策一》:“是知秦战未尝不胜,攻未尝不取,所当未尝不破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战无不胜,攻无不取

zhàn wú bù shèng,gōng wú bù qǔ

成语解释:形容军队力量强大,百战百胜。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。

成语出处:语本《战国策 秦策二》:“是知秦战未尝不胜,攻未尝不取,所当未尝不破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前事不忘,后事之师

qián shì bù wàng,hòu shì zhī shī

成语解释:师:借鉴。不要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,可以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。

成语出处: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赵策一》:“前事之不忘,后事之师。”

详细解释

行百里者半于九十

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yú jiǔ shí

成语解释:走一百里路,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。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。

成语出处: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秦策五》:“诗云:'行百里者半于九十',此言末路之难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鹬蚌相持,渔人得利

yù bàng xiāng chí,yú rén dé lì

成语解释:比喻双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。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 燕策二》记载:蚌张开壳晒太阳,鹬去啄它,嘴被蚌壳夹住,两方面都不相让。渔翁来了,把两个都捉住了。

详细解释

安危相易,祸福相生

ān wēi xiāng yì,huò fú xiāng shēng

成语解释:易:变易,转变。平安与危难互相转化,灾祸与幸福互为因果。

成语出处:战国 宋 庄周《庄子 则阳》:“安危相易,祸福相生,缓急相摩,聚散以成。”

详细解释

争名于朝,争利于市

zhēng míng yú cháo,zhēng lì yú shì

成语解释:朝:朝廷。市:市场。在朝廷上争夺名位,在集市上计较赢利得失。即争名夺利。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 秦策一》:“臣闻争名者于朝,争利者于市。”

详细解释

人心不足蛇吞象

rén xīn bù zú shé tūn xiàng

成语解释:比喻人贪心不足,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。

成语出处:元 无名氏《冤家债主》楔子:“人心不足蛇吞象,世事到头螳捕蝉。”

详细解释

行百里者半九十

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jiǔ shí

成语解释:走一百里路,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。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。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·秦策五》:“诗云:‘行百里者半九十。’此言末路之难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士为知己者死

shì wèi zhī jǐ zhě sǐ

成语解释:知己者:了解自己,信用自己的人。指甘愿为赏识自己、栽培自己的人献身。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 赵策一》:“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容,吾其报知氏之雠矣。”

详细解释

不可同日而语

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

成语解释: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。形容不能相提并论,不能相比。

成语出处: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赵策二》:“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,岂可同日而言之哉?”

详细解释

尔为尔,我为我

ěr wéi ěr,wǒ wéi wǒ

成语解释:尔:你。你是你,我是我。指两者界限分明,互不沾边。

成语出处: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》:“尔为尔,我为我,虽袒裼裸裎于我侧,尔焉能浼我哉!”

详细解释

二者必居其一

èr zhě bì jū qí yī

成语解释:居:占。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。

成语出处: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前日之不受是,今日之受非也;今日之受是,则前日之不受非也。夫子居一于此矣。”

详细解释

覆巢无完卵

fù cháo wú wán luǎn

成语解释:覆:翻倒。翻倒的鸟窝里不会有完好的卵。比喻灭门大祸,无一幸免。又比喻整体毁灭,个体也不能幸存。

成语出处: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言语》:“大人,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?”

详细解释

图穷匕首见

tú qióng bǐ shǒu xiàn

成语解释:图:地图;穷:尽;见:现。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,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。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 燕策三》:“秦王谓轲曰:‘起,取武阳所持图。’轲既取图奉之。发图,图穷而匕首见。”

详细解释

二卵弃干城

èr luǎn qì gān chéng

成语解释:卵:鸡蛋;干城:捍卫者。比喻因人有小的过失而忽略他的大节

成语出处:《孔丛子 居卫》:“今君处战国之世,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弃干城之将,此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鸥鸟不下

ōu niǎo bù xià

成语解释:鸥鸟不愿飞下来。比喻察觉他人将伤害自己,加倍防范。

成语出处: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黄帝》:“海上之人好沤鸟者,每旦之海上,从沤鸟游,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……明日之海上,沤鸟舞而不下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喔咿儒儿

ō yī rú ér

成语解释:喔咿:献媚强笑的样子,形容声音含糊不清。形容老着脸皮,强作欢颜。

成语出处:战国 楚 屈原《卜居》:“栗斯,喔咿儒睨以事妇人乎?”

详细解释

喔咿儒睨

ō yī rú nì

成语解释:儒睨:强笑的样子。形容老着脸皮,强作欢颜。

成语出处:战国 楚 屈原《卜居》:“栗斯,喔咿儒睨以事妇人乎?”

详细解释

战无不胜

zhàn wú bù shèng

成语解释:每次打仗没有不获胜的。形容军队每战必胜;战斗力极强。也指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。

成语出处: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齐策二》:“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,身且死,爵且后归,犹为蛇足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纸上谈兵

zhǐ shàng tán bīng

成语解释:在纸上谈论用兵(兵:打仗;用兵)。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。

成语出处: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,只说而不去实行。”

详细解释

瞻前顾后

zhān qián gù hòu

成语解释:瞻:向前望;顾:回头看。原形容做事谨慎;考虑周密。现也形容顾虑太多;犹豫不决。

成语出处:战国 楚 屈原《楚辞 离骚》:“瞻前而顾后兮,相观民之计极。”

详细解释

朝秦暮楚

zhāo qín mù chǔ

成语解释:早上侍奉秦国;晚上倒向楚国。比喻主意不定;反复无常。

成语出处:明 毕魏《竹叶舟》:“因见贵戚王恺,富堪敌国,比太仆更觉奢华,为此我心未免朝秦暮楚。”

详细解释

成语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