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解释:像井底青蛙的见解。比喻偏狭的见识。 成语出处:《弘明集 明佛论》:“夫一局之奕,形算之浅,而奕秋之心,何尝有得,而乃欲率井蛙之见,妾抑大猷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金:指金属制的乐器;石:指石制的磬;丝:指弦类乐器;竹:指管类乐器。泛指各种乐器。也形容各种声音。 成语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乐记》:“金石丝竹,乐之器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装作有智慧,在愚人面前夸耀自己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山木》:“ 饰知(智)以惊愚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剑头:指剑环头小孔;吷:象声词,形容声音微小。比喻言论无足轻重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则阳》:“夫吹管也,犹有嗃也;吹剑首者,吷而已矣。尧舜,人之所誉也;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,譬犹一吷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凌:侵犯;欺侮。依仗自己的强大或者人多去欺压弱小者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盗跖》:“自是之后,以强凌弱,以众暴寡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邯郸:战国时赵国的都城;步:迈步走路。步伐;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、姿势特别优美大方;威武好看。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。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;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;只好爬着回去。比喻模仿别人不成;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秋水》:“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?未得国能,又失其故行矣,直匍匐而归耳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危害马群的坏马。比喻危害集体的人。 成语出处:宋 刘安世《尽言集 应诏言集》:“恣其毁誉;如害群之马,岂宜轻议哉!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涸:水竭;干涸;辙:车轮的迹;鲋:鲫鱼。指干涸车辙里的鱼。比喻处于困境;急待救助的人。 成语出处:战国 宋 庄周《庄子 外物》:“周昨来,有中道而呼者。周顾视车辙中,有鲋鱼焉。周问之曰:‘鲋鱼来!子何为者邪?’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哺:口中所含的食物;鼓腹:鼓起肚子,即饱食。口含食物,手拍肚子。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马蹄》:“夫赫胥氏之时,民居不知所为,行不知所之,含哺而熙,鼓腹而游,民能以此矣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混沌:亦作“浑沌”,古代寓言中的中央帝名。原意是借喻一切事物都应顺其自然。后常用以表示愚昧无知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·应帝王》:“南海之帝为倏,北海之帝为善,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,曰:‘人皆有七窃,以视听食息,此独无有,尝试凿之。’日凿一窃,七日而浑沌死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惠子指惠施,战国宋人,在先秦诸子中属名家,为庄周契友。惠死后,庄周过其墓,曾借匠石斫垩的寓言,感慨“自夫子之死也,吾无以为质矣,吾无与言之矣”。见《庄子·徐无鬼》。后因以“惠子知我”喻朋友相知之深。 成语出处:惠子指惠施,战国宋人,在先秦诸子中属名家,为庄周契友。惠死后,庄周过其墓,曾借匠石斫垩的寓言,感慨“自夫子之死也,吾无以为质矣,吾无与言之矣”。见《庄子·徐无鬼》。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喙:嘴。嘴长三尺。形容人善于辨说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徐无鬼》:“丘愿有喙三尺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华:古地名。封:疆界,范围。华封:华州这个地方。华州人对上古贤者唐尧的三个美好祝愿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外篇·天地篇》:“尧观乎华。华封人曰:嘻,圣人!请祝圣人寿…圣人富…圣人多男子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恢恢:形容宽广。指宽广而有余裕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养生主》:“彼节者有间,而刀刃者无厚。以无厚入有间,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从老虎嘴里逃脱出来。比喻从险境中逃出来。也作“虎口余生”。 成语出处:元 无名氏《朱砂担滴水浮沤记》第一折:“我如今在虎口逃生,急腾腾再不消停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赞同别人的意见,不坚持自己的说法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·德充符》:“和而不唱,知不出乎四城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外貌厚道,内心不可捉摸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列御寇》:“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,人者厚貌深情。故有貌愿而益,有长若不肖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濠梁:濠水上的桥。指别有会心,自得其乐的境地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。庄子曰:‘鲦鱼出游从容。是鱼之乐也。’惠子曰:‘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?’庄子曰:‘子非我,安知我不知鱼之乐?’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挥斥:奔放;八极:八方,极远之处。形容人的气概非凡,能力巨大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夫至人者,上窥青天,下潜黄泉,挥斥八极,神气不变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在学术上重视、推崇古代的;轻视、鄙薄现代的。多用于学术研究方面。 成语出处:宋 米芾《宝晋英光集 蚕赋》:“由斯而言,则予之功,非欲厚古而薄今,时之异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趋:疾走。只在规定的范围内行动。比喻不知变通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人世间》:“已乎已乎,临人以德;殆乎殆乎,画地而趋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蒿目:极目远望;时艰:艰难的局势。指对时事忧虑不安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骈拇》:“今世之仁人,蒿目而忧世之患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指祸害与幸福是相互转化、相互依存的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·则阳》:“安危相易,祸福相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形容意志消沉,形体枯槁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齐物论》:“形固可使如槁木,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?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咳唾:咳嗽吐唾沫,比喻谈吐、议论。“咳”也写作“欬”。比喻言辞精当,议论高明。也形容文词极其优美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秋水》:“子不见夫唾者乎?喷则大者如珠,小者如雾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汗出得多,流到脚跟。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御寇伏地,汗流至踵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《庄子·秋水》:“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?未得国能,又失其故行矣,直匍匐而归耳。今子不去,将忘子之故,失子之业。”后因以“邯郸匍匐”比喻盲目效仿以致失去自己原来的长处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·秋水》:“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於邯郸与?未得国能,又失其故行矣,直匍匐而归耳。今子不去,将忘子之故,失子之业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《庄子·骈拇》:“凫胫虽短,续之则忧;鹤胫虽长,断之则悲。”后以“鹤短凫长”比喻颠倒是非,妄加评论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·骈拇》:“凫胫虽短,续之则忧;鹤胫虽长,断之则悲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《庄子·骈拇》:“凫胫虽短,续之则忧;鹤胫虽长,断之则悲。”后用“鹤长凫短”比喻事物各有特点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·骈拇》:“凫胫虽短,续之则忧;鹤胫虽长,断之则悲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河汉:银河;极:尽头,边际。银河广阔,无边无际。比喻言论荒诞不经,难以置信。亦比喻恩泽广大,使人难以报答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 逍遥游》:“吾闻言于接舆,大而无当,往而不返,吾惊怖其言,犹河汉无极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见“呼牛呼马”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·天道》:“昔者子呼我牛也,而谓之牛,呼我马也,而谓之马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谓变坏为好,变死板为灵巧或变无用为有用。语本《庄子·知北游》:“是其所美者为神奇,所恶者为腐朽。臭腐复化为神奇,神奇复化为臭腐。” 成语出处:语出《庄子·知北游》:“是其所美者为神奇,所恶者为腐朽。臭腐复化为神奇,神奇复化为臭腐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像是鬼神所为。形容技艺精湛高超;几乎不为人力所及。 成语出处:清 屈大均《端州访研歌和诸公》:“年来岩底采无余,鬼斧神工多得髓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杭:枯干;项:颈项;馘:脸。颈项枯瘦,面色苍黄。形容不健康的容貌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列御寇》:“夫处穷闾阨巷,困窘织屦,槁项黄馘者,商之所短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姑射:山名;神人:得道的人。原指姑叶山的得到真人。后泛指美貌女子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藐姑射之山,有神人居焉,肌肤若冰雪,淖(绰)约若处子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干枯的树木;冷却的灰烬。比喻心灰意冷;消沉已极或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、冷漠无情。槁:干枯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齐物论》:“形固可使如槁木,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?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绠:汲水用的绳子;汲:从井里打水。吊桶的绳子短,打不了深井里的水。比喻能力薄弱,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至乐》:“褚小者不可以怀大,绠短者不可以汲深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肝胆:比喻关系密切;楚越:春秋时两个诸侯国,虽土地相连,但关系不好。比喻有着密切关系的双方,变得互不关心或互相敌对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德充符》:“自其异者视之,肝胆楚越也;自其同者视之,万物皆一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改、易:改变;容、貌:神色、相貌。变了神色或模样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·德充符》:“‘吾与夫子游十九年,而未尝知吾兀者也。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,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,不亦过乎?’子产蹴然改容更貌,曰:‘子无乃称。’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油脂因能照明而致燃烧,比喻人因有才能或有财产而得祸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人间世》:“山木自寇也,膏火自煎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旧指死了妻子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至乐》:“庄子妻死,惠子吊之,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姑:姑且;妄:随便。姑且随便听听;不一定就相信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齐物论》:“予尝为女妄言之,女以妄听之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孤独的鸟雏,腐烂的老鼠。比喻微贱而不值得一说的人或事物。 成语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窦宪传》:“今贵主尚见枉夺,何况小人哉!国家弃宪如孤雏腐鼠耳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方今之时,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,官知止而神欲行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诡衔:吐出马嚼;窃辔:摆脱笼头。马吐出嚼子,咬断缰绳。比喻不受束缚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马蹄》:“夫加之以衡扼,齐之以月题,而马知介倪、闉扼、鸷曼,诡衔窃辔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隙:空隙;白驹:原指白马,后比喻日影。比喻时光像骏马一样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·知北游》“人生天地之间,若白驹之过卻,忽然而已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显贵的官职和爵位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·让王》:“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,皆重失之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指片断、孤立的文句。 成语出处:鲁迅《〈古小说钩沉〉序》:“《庄子》举宋鈃之言,孤文断句,更不能推见其旨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鼓腹:鼓起肚子,即饱食;哺:口中所含的食物。口含食物,手拍肚子。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 马蹄》:“夫赫胥氏之时,民居不知所为,行不知所之,含哺而熙,鼓腹而游,民能以此矣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甜水井的水先枯竭。比喻有才能的人往往早衰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 山木》:“直木先伐,甘井先竭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庭:庭院;抗:对等;相当;抗礼:行平等的礼。古时宾客和主人相见;分别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;以平等地位相待。后比喻对方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;不分上下。有时比喻互相对立或搞分裂、闹独立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渔父》:“万乘之主,千乘之君,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扶摇: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。乘着大旋风之势一直上升。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。有时也比喻官职提升得很快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逍遥游》:“鹏之徙于南冥,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钺:古代兵器,像大斧;诛:杀戮,杀死。用斧、钺杀人的刑罚。泛指死刑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 至乐》:“庄子之楚,见空髑髅髐然有形,撽以马捶,因而问之曰:'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?将子有亡国之事、斧钺之诛而此乎?'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硎:磨刀石。象新磨的刀那样锋利。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指婆媳间的争吵与不和。比喻因日常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外物》:“室无空虚,则妇姑勃谿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宽袖大带是古代儒者的服饰,借指儒者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盗跖》:“今子修文武之道,掌天下之辩,以教后世,缝衣浅带,矫言伪行,以迷惑天下之主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方外:世外。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。后指僧道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大宗师》:“彼游方之外者也,而丘游方之内者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废然:形容疑虑消除。原指怒气消失;恢复常态。现指败兴而归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德充符》:“我拂然而怒,而适先生之所,则废然而反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指事物各有长短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骈拇》:“是故凫胫虽短,续之则忧;鹤胫虽长,断之则悲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扶摇: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。暴风从下而上盘旋很高,风势急且大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抟扶摇而上九万里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比喻读书甚多,知识渊博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天下》:“惠施多方,其书五车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附赘:附生于皮肤上的肉瘤;悬疣:皮肤上突起的瘊子。比喻多余无用的东西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骈拇》:“附赘悬疣,出乎形哉!而侈于性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见“分庭抗礼”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·渔父》:“万乘之主,千乘之君,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怫然:愤怒的样子。脸上现出愤怒之色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 天地》:“谓己谀人,则怫然作色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勃溪:争斗;吵架。儿媳和婆婆争吵。泛指为日常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。比喻为无关紧要的小事而争吵、争斗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外物》:“室无空虚,则妇姑勃溪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二:疑,不明确;缶、钟:指古代量器。弄不清缶与钟的容量。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。 成语出处:战国 宋 庄周《庄子 天地》:“以二缶钟惑,而所适不得矣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惑:疑惑迷乱;解:理解。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。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;想不通;不可理解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天地》:“大惑者,终身不解;大愚者,终身不灵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愣着不动;像只木头鸡。形容人痴或因惊恐而发愣的神态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达生》:“鸡虽有鸣者,已无变矣,望之似木鸡矣;其德全矣,异鸡无敢应者,反走矣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径:门外的路;庭:门院里的地;径庭:喻相差还很远。两者大不相同;相差很远甚至完全相反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逍遥游》:“吾惊怖其言,犹河汉而无极也。大有径庭,不近人情焉?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异:差异。大体相同;稍有差异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天下》:“大同而与小同异,此之谓小同异;万物毕同毕异,此之谓大同异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心里怎样想;手上就能相应地怎样做。形容功夫到家;技艺纯熟;做起来很顺手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天道》:“不徐不疾,得之于手而应于心,口不能言,有数存焉于其间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当:底、边际。原指说话夸大没有边际。后用来表示虽然大;但不适用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逍遥游》:“肩吾问于连叔曰:‘吾闻言于接舆,大而无当,往而不返,吾惊怖其言,犹河汉而无极也。’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美女西施因病皱眉;显得更美。邻里丑女(后称东施);机械地模仿;也皱起眉头;结果这副苦相使她显得更丑(效:模仿;颦:皱眉头)。比喻不顾具体条件;不加分析地胡乱摹仿别人;结果适得其反;显得可笑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天运》:“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,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,归亦捧心而矉其里。其里之富人见之,坚闭门而不出;贫人见之,挈妻子而去之走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筌:捕鱼用的竹器。捕到了鱼,忘掉了筌。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外物》:“荃者所以在鱼,得鱼而忘荃;蹄者所以在兔,得兔而忘蹄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强盗也有强盗的一套道理;做强盗的人;有时也讲道义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胠箧》:“跖之徒问于跖曰:‘盗亦有道乎?’跖曰:‘何适而无有道邪?……’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大方:原指深通道术的人。后泛指见识广博;懂得大道理;学问深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的人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秋水》:“今我睹子之难穷也,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,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本:根本;宗:本,主旨。最根本,最重要的东西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·天道》:“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,此之谓大本大宗,与天和者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语本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周昨来,有中道而呼者。周顾视车辙中,有鲋鱼焉。周问之曰:‘鲋鱼来!子何为者邪?’对曰:‘我,东海之波臣也。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?’”后因以“斗水活鳞”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。 成语出处:语出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周昨来,有中道而呼者。周顾视车辙中,有鲋鱼焉。周问之曰:‘鲋鱼来!子何为者邪?’对曰:‘我,东海之波臣也。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?’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谓道德可与天地匹配。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田子方》:“夫子德配天地,而犹假至言以修心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大辩:善于辩论。有口才、善于辩论的人,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大辩不言,大仁不仁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比喻相差很远,大不相同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逍遥游》:“大有径庭,不近人情焉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。比喻被错误的东西蒙蔽了许久,开始醒悟过来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且有大觉,而后知此其大梦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惮赫:威震。威震千里。形容声威极盛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·外物》:“白波若山,海水震荡,声侔鬼神,惮赫千里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丹心:红心、忠心。碧血:血化为碧玉。碧:青绿色的宝石,表示血的珍贵。赤诚的忠心,宝贵的鲜血。用以赞扬为国捐躯的重大牺牲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·外物》:“苌弘死于蜀,藏其血,三年而化为碧。”元·郑元祐《张御史死节歌》:“孤忠既足明丹心,三年犹须化碧血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(语言是表达意思的)意思得到了;就不必记住言辞了。现多指彼此默契;心照不宣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外物》:“言者所以在意,得意而忘言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,人们只需一接触便能感受得到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田子方》:“子路曰:‘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,见之而不言,何邪?’仲尼曰:‘若夫人者,目击而道存矣,亦不可以容声矣。’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比喻微薄的资助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外物》:“我东海之波臣也,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?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如同冰冻融化一般。比喻困难或障碍消除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·庚桑楚》:“是乃所谓冰释冻释者能乎?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绠:汲水用的绳子;汲:从井里打水。吊桶的绳子短,打不了深井里的水。比喻能力薄弱,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·至乐》:“褚小者不可以怀大,绠短者不可以汲深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指行动自由,没有阻碍。又指作文用字独具一格,后指单独往来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在宥》:“出入六合,游乎九州,独往独来,是谓独有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截短仙鹤的长腿;接长野鸭的短腿。比喻做事生搬硬套;违反规律。续:接续。凫:野鸭子。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骈拇》:“长者不为有余,短者不为不足。是故凫胫虽短,续之则忧,鹤胫虽长,断之则悲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语出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郢人垩漫其鼻端,若蝇翼,使匠石斫之,匠石运斤成风,听而斫之,尽垩而鼻不伤,郢人立不失容。”后以“大匠运斤”称人技艺精湛或文笔娴熟高超。 成语出处:语出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郢人垩漫其鼻端,若蝇翼,使匠石斫之,匠石运斤成风,听而斫之,尽垩而鼻不伤,郢人立不失容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友情像水一样清澈。指不以势利为基础的朋友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 山木》:“且君子之交淡若水,小人之交甘若醴;君子淡以亲,小人甘以绝。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犹言唱高调说空话。 成语出处:《警世通言·庄子休鼓盆成大道》:“莫要弹空说嘴。假如不幸我庄周死后,你这般如花似玉的年纪,难道捱得过三年五载?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庖人虽不治庖,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。”成玄英疏:“庖人,谓掌庖厨之人,则今之太官供膳是也。尸者,太庙中神主也。祝者,则今太常太祝是也,执祭版对尸而祝之,故谓之尸祝也。樽,酒器也。俎,肉器也。”后因以“代越庖俎”比喻越出本分,代行其事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庖人虽不治庖,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。”成玄英疏:“庖人,谓掌庖厨之人,则今之太官供膳是也。尸者,太庙中神主也。祝者,则今太常太祝是也,执祭版对尸而祝之,故谓之尸祝也。樽,酒器也。俎,肉器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见“呆若木鸡”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·达生》:“几矣。鸡虽有鸣者,已无变矣,望之似木鸡矣,其德全矣;异鸡无敢应者,反走矣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见“呆若木鸡”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·达生》:“几矣。鸡虽有鸣者,已无变矣,望之似木鸡矣,其德全矣;异鸡无敢应者,反走矣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比喻已达目的,即忘其凭借。“荃”亦作“筌”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·外物》:“荃者所以在鱼,得鱼而忘荃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见“得心应手”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·天道》:“不徐不疾,得之于手而应于心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犹言得鱼忘荃。蹄,兔罝。语出《庄子·外物》:“蹄者所以在兔,得兔而忘蹄。” 成语出处:语出《庄子·外物》:“蹄者所以在兔,得兔而忘蹄。” 详细解释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