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解释:挺而走险。指事急之时,被迫冒险行事。 成语出处:语出《左传 文公十七年》:“古人有言曰……‘鹿死不择音(荫)’小国之事大国也,德则其人也,不德则其鹿也,铤而走险,急何能择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成:成功;平:治平。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。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。 成语出处:《尚书 大禹谟》:“帝曰:'俞!地平天成,六府三事,允治。万世永赖,时乃工。'《左传 文公十八年》:“舜臣尧,举八恺,使主后土,以揆百事,莫不时序,地平天成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①语本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礼,上下之纪、天地之经纬也。”指天地间理所当然、无可非议的道理。②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。 成语出处:语出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礼,上下之纪、天地之经纬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上天赐给足够的年寿。谓能享其天年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天假之年,而除其害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比喻流放到边远的地区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 文公十八年》:“流四凶族,浑敦、穷奇、寿杌、饕餮,投诸四裔,以御螭魅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生存或者死亡。形容局势或斗争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。 成语出处:五代 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》:“我婿离家不归,数岁蔑有音耗,生死存亡,弗可知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比喻暗中勾结;随意玩弄手法;串通作弊。 成语出处:唐 周矩《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》:“微讽动以探其情,所推者必上下其手,希圣旨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语出《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楚师背酅而舍。晋侯患之,听舆人之诵曰:‘原田每每,舍其旧而新是谋。’公疑焉。子犯曰:‘战也!战而捷,必得诸侯;若其不捷,表里山河,必无害也。’”后以“山河表里”形容形势险要。 成语出处:语出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楚师背酅而舍。晋侯患之,听舆人之诵曰:‘原田每每,舍其旧而新是谋。’公疑焉。子犯曰:‘战也!战而捷,必得诸侯;若其不捷,表里山河,必无害也。’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甚:很;嚣:喧闹。原指军营中人声喧哗;尘土飞扬。形容传播消息;议论纷纷。现多指错误或反动言论非常嚣张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十六年》:“甚嚣,且尘上矣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食言:失信。指不守信用,只图自己占便宜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哀公二十五年》:“是食言多矣,能无肥乎?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数:数说;典:史册。数说着典籍;却忘记了自己祖宗的事。后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原本、根由。现在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 昭公十五年》:“籍父其无后乎!数典而忘其祖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,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宣公四年》:“楚人献鼋于郑灵公,公子宋与子家将见,子公之食指动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俟:等待。等待黄河变清。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八年》:“周诗有之曰:‘俟河之清,人寿几何?’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烝:晚辈男子和长辈女子通奸;报:长辈男子与晚辈女子通奸。泛指男女乱伦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;、 桓公十六年》:“卫宣公烝于夷姜,生急子,属诸右公子。”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:“文公报郑子之妃,曰陈妫,生子华、子臧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指弃旧求新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原田每每,舍其旧而新是谋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毋:不要。暂且安心等一会儿;不要急躁。 成语出处:唐 韩愈《答吕毉山人书》:“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,听仆所为,少安无躁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旧是指官职步步上升,态度也愈加谦虚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一命而偻,再命而伛,三命而俯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:“是能读《三坟》、《五典》、《八索》、《九丘》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噬脐:用嘴咬肚脐。象咬自己肚脐似的,够不着。比喻后悔也来不及。 成语出处:唐 高彦休《唐阙史 卢相国指挥镇州事》:“一失其机,噬脐无及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致:使得到;果:果敢除敌。勇敢杀敌,建立战功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二年》:“杀敌为果,致果为毅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生聚:繁殖人口,聚积物力;教训:教育,训练。指军民同心同德,积聚力量,发愤图强,以洗刷耻辱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哀公元年》:“越十年生聚,而十年教训,二十年之外,吴其为沼乎!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善于替自己打算。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办法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桓公六年》:“君子曰:‘善自为谋。’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往:死者;居:生者。礼葬死者,奉养生者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九年》:“送往事居,耦俱无猜,贞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顺应时势而行动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十一年》:“度德而处,量力而行之,相时而动,无累后人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室:家;市:指在外面;色:脸色。指在家里受气,到外边迁怒于人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十九年》:“谚所谓‘室于怒,市于色’者,楚之谓矣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毛:指地面所生之谷物;贱:踩。原意是吃的食物和居住的土地都是国君所有。封建官吏用以表示感戴君主的恩德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七年》:“封略之内,何非君土;食土之毛,谁非君臣?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指为情势所迫,不得不这样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十一年》:“无滋他族,实逼处此,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噬脐:用嘴咬肚脐。象咬自己肚脐似的,够不着。比喻后悔也来不及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庄公六年》:“若不早图,后君噬齐(脐),其及图之乎?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。旧时形容在位者关怀人民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哀公元年》:“臣闻国之兴也,视民如伤,是其福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生、肉:用作动词。使死人复生,白骨长肉。形容恩惠极大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苟使意如得改事君,所谓生死而肉骨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师:军队;直:理由正当;壮:壮盛,有力量。出兵有正当理由,军队就气壮,有战斗力。现指为正义而战的军队斗志旺盛,所向无敌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师直为壮,曲为老,岂在久乎?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吃他们的肉;剥下他们的皮当褥子垫。形容对敌的深仇大恨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然二子者,譬于禽兽,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肉食者:吃肉的人,引伸为有权位的人;鄙:鄙陋。旧时指身居高位、俸禄丰厚的人眼光短浅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庄公十年》:“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牵羊:牵着羊,表示犒劳军队。古代战败投降的仪式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郑伯肉袒牵羊以逆,曰:‘孤不天,不能事君,使君怀怒以及敝邑,孤之罪也。’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莫:没有。予:我。没有谁能危害我;即谁也不能把我怎样。形容骄傲自大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,曰:‘莫予毒也已。’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心:指思想、感情等。指每个人的思想也象每个人的面貌一样,各不相同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人心之不同,如其面焉,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?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博:多,广。指有仁德的人说一句话,别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三年》:“仁人之言,其利博哉!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若敖: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;馁:饿。若敖氏的鬼受饿了。比喻没有后代,无人祭祀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宣公四年》:“若敖氏之鬼,不其馁尔?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弱:年少;好:喜欢;弄:玩耍。年幼时不爱玩耍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九年》:“夷吾弱不好弄,能斗不过,长亦不改,不知其他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鼎: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,多为圆形,三足两耳。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。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 宣公四年》:“及食大夫鼋,召子公而弗与也。子公怒,染指于鼎,尝之而出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若敖: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。若敖氏的鬼将因灭宗而无人祭祀。比喻没有后代,无人祭祀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 宣公四年》:“鬼犹求食,若敖氏之鬼,不其馁尔?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其:他的;不扬:不出众。指人的外貌不漂亮。也形容器物不美观。 成语出处:唐 裴度《自题写真赞》:“尔才不长,尔貌不扬,胡为将,胡为相?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指辞婚者表示自己门第或势位卑微,不敢高攀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桓公六年》:“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,大子忽辞。人问其故,大子曰:‘人各有耦,齐大,非吾耦也。’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劝:勉励;惩:责罚。惩罚坏人,奖励好人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成公四十年》:“《春秋》之称,微而显,志而晦,婉而成章,尽而不污,惩恶而劝善,非圣人谁能修之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精:精华;用:享受,占有;弘:大。从丰富的材料里提取精华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蕞尔国,而三世执其政柄,其用物也弘矣,其取精也多矣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旧时凡因不是门当户对而辞婚的,常用此话表示不敢高攀的意思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桓公六年》:“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,大子忽辞。人问其故,大子曰:‘人各有耦,齐大,非吾耦也。’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原指向别国请求救兵。后也指哀求别人救助。 成语出处:北周 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鬼同曹社之谋,人有秦庭之哭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比喻东西有储备,就不怕短缺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哀公六年》:“君异于器,不可以二。器二不匮,君二多难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形容前后都有人帮助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卫君必入,夫二子者,或挽之,或推之,欲无入得乎?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挈瓶:汲水用的瓶,它装不了多少水。比喻知识浅薄,不能深明事理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虽有挈瓶之知(智),守不假器,礼也。”《战国策·赵策一》:“人有言,挈瓶之知(智),不失守器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《左传·成公十七年》:“仲尼曰:‘鲍庄子之知不如葵,葵犹能卫其足。’”杜预注:“葵倾叶向日,以蔽其根。”后因以“倾柯卫足”指善于保护自己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成公十七年》:“仲尼曰:‘鲍庄子之知不如葵,葵犹能卫其足。’”杜预注:“葵倾叶向日,以蔽其根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大家反对,亲信背离。形容不得人心,极其孤立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阻兵无众,安忍无亲,众叛亲离,难以济矣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①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然二子者譬于禽兽,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。”后以“寝皮食肉”形容仇恨之深。②借指勇武的行为或精神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然二子者譬于禽兽,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疲:疲乏;劳累;奔命:奉命奔走。原指因奉命到处奔走;精疲力竭。后指忙于奔走应付;非常疲劳。也形容事情繁多;忙得精疲力尽。 成语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袁绍传》:“使敌疲于奔命,人不得安业,我未劳而彼已困,不及三年,可坐剋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匹夫:古指平民中的男子,后泛指一般人。一般人是没有罪过的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桓公十年》:“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鹏抟,本《庄子·逍遥游》;鹢退,出《左传·僖公十六年》“六鹢退飞过宋都”。喻指宦海的浮沉,仕途的进退。 成语出处:清·钱谦益《陈昌箕日记诗叙》:“余以余生颓景,尸居假息,亦不复知海内故人鹏抟鹢退,近作何状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滥:不加选择,过度,过多。宁可少些,不要不顾质量地求多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善为国者,赏不僭而刑不滥……若不幸而过,宁僭不滥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南风:南方的音乐;不竞:指乐音微弱。原指楚军战不能胜。后比喻竞赛的对手力量不强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十八年》:“不害,吾骤歌北风,又歌南风,南风不竞,多死声,楚必无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南冠:楚国在南方,因此称楚冠为南冠。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。后泛称囚犯或战俘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成公九年》:“晋侯观于军府,见钟仪,问之曰:‘南冠而絷者,谁也?’有司对曰:‘郑人所献楚囚也。’使税之,召而吊之。再拜稽首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比喻为长远利益而能包容大度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五年》:“瑾瑜匿瑕,国君含垢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垢、污:肮脏的东西。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 宣公十五年》:“川泽纳污,山薮藏疾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名:名次;前茅:春秋时楚国用茅草做报警用的旌旗;行军时拿着走在队伍的前面;作为报警的信号;故称“前茅”。比喻名次挂在前面。多指考试或竞赛等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二年》:“蔿敖为宰,择楚国之令典,军行,右辕,左追蓐,前茅虑无,中权,后劲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首:头;是:指示代词;起提前受事成分的作用;瞻:往前或向上看。原指作战时士卒看主将的马头行事。后比喻服从指挥或依附某人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十四年》:“苟偃令曰:‘鸡鸣而驾,塞井夷灶,唯余马首是瞻。’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磨好兵器,喂好马。形容准备战斗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十六年》:“搜乘补卒,秣马利兵,修陈固列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树的根本,水的源头。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九年》:“我在伯父,犹衣服之有冠冕,木水之有本原,民人之有谋主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磨快刀;等待着。比喻作好准备等待时机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十二年》:“摩厉以须,王出,吾刃将斩矣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磨快刀子等待。比喻做好准备,待时而动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十二年》:“摩厉以须,王出,吾刃将斩矣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蔓草:蔓延生长的草。蔓生的草难于彻底铲除。比喻恶势力一经滋长,就难于消灭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不如早为之所,无使滋蔓,蔓,难图也。蔓草犹不可除,况君之宠弟乎?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教导士兵作战,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,因而能够奋勇向前,杀敌取胜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明耻教战,求杀敌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面缚:反绑着手面向胜利者,表示放弃抵抗;舆榇:把棺材装在车上。表示不再抵抗,自请受刑。这是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六年》:“许男面缚衔璧,大夫衰经,士舆榇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拱:两手合围。坟墓旁的树已有合抱粗了。形容人已死去多年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三十二年》:“尔何知?中寿,尔墓之木拱矣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此:代词;指敌人;朝食:吃早饭。意思是消灭了这伙敌人再吃早饭。表示消灭敌人的急切心情或对敌人的仇恨蔑视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二年》:“齐侯曰:‘余姑翦灭此而朝食!’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弥缝:补救;阙:过错。补救行事的过失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六年》:“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,昭旧职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,才能受到人民拥护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定公十四年》:“谚曰:‘民保于信。’吾以信义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莫:没有谁;予:我;毒:危害;也:语助词。没有人能危害我了。表示可以为所欲为了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,曰:‘莫余毒也已。’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百姓安居,年成很好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桓公六年》:“奉盛以告曰:‘洁粢丰盛’,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民众负担沉重,痛苦得活不下去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桓公二年》:“宋殇公立,十年十一战,民不堪命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虽鞭之长,不及马腹。”后以“马腹逃鞭”比喻躲脱惩罚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虽鞭之长,不及马腹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。 成语出处:《荀子 富国》:“如是则上下俱富,交无所藏之,是国计之极也。《左传 宣公十二年》:“民生在勤,勤则不匮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谓树木枝端粗大,必折其干。喻下属权重,危及上级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昭公十一年》:“末大必折,尾大不掉,君所知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谓东归;返回。语本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栾黡曰:‘晋国之命,未是有也。余马首欲东。’乃归。”杨伯峻注:“秦兵在西,东则归矣。” 成语出处:语出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栾黡曰:’晋国之命,未是有也。余马首欲东。’乃归。”杨伯峻注:“秦兵在西,东则归矣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量:估量;估计;行:做;干。衡量自己的力量去行事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十五年》:“力能则进,否则退,量力而行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狼子:狼崽子;幼小的狼;野心:野兽凶残的本性。狼崽子虽小却有野兽的凶残本性。比喻坏人凶残的秉性或疯狂的欲望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四年》:“子文曰:‘必杀之。是子也,熊虎之状,而豺狼之声,弗杀,必灭若敖氏矣。’谚曰:狼子野心。是乃狼也,其可畜乎?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磨好兵器,喂好马。形容准备战斗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郑穆公使视客馆,则束载厉兵秣马矣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兰因:比喻美好的结合;絮果:比喻离散的结局。比喻男女婚事初时美满,最终离异。 成语出处:清 龚自珍《丑奴儿令》:“兰因絮果从头问,吟也凄迷,掐也凄迷,梦向楼心灯火归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比喻夫妻相亲相爱。旧时常用于祝人新婚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庄公二十二年》:“吉。是谓凤凰于飞,和鸣锵锵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指穿着破衣,驾着柴车,开发山林,形容开创者的艰辛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二年》:“筚路蓝缕,以启山林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,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十一年》:“度德而处之,量力而行之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聊:姑且;勉强;卒:尽;终;岁:一年。姑且这样度过一年。本指逍遥自在地度日。现用以形容生活的艰难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人谓叔向曰:‘子离于罪,其为不知乎?’叔向曰:‘与其死亡若何?诗曰:优哉游哉,聊以卒岁。知也。’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发动军队袭击远方的敌人,多指冒险的军事活动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:“劳师以袭远,非所闻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寡妇不怕织得少,而怕亡国之祸。旧时比喻忧国忘家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二十四年》:“嫠不恤其纬,而忧宗周之陨,为将及焉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掠:夺取;美:美名。夺取别人的成绩、荣誉归己所有。 成语出处:宋 王楙《野客丛书 龚张对上无隐》:“异时,汤见上,曰:‘前奏非俗吏所及,谁为之者?’汤以宽对,不掠人之美以自耀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比喻贤者择主而事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哀公十一年》:“鸟则择木,木岂能择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同“乐而不淫”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:“其余皆数世之主也。子展其后亡者也,在上不忘降。印氏其次也,乐而不荒。”又《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哀而不愁,乐而不荒,用而不匮,广而不宜。”杜预注:“节之以礼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语出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郑穆公使视客馆,则束载、厉兵、秣马。”谓磨好刀枪,喂饱战马,准备战斗。 成语出处:语出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郑穆公使视客馆,则束载、厉兵、秣马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量:估量。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,不要勉强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 昭公十五年》:“力能则进,否则退,量力而行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困兽:被围困的野兽;犹:还、仍;斗:搏斗。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搏斗。比喻陷于绝境的失败者还要顽抗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二年》:“得臣犹在,忧未歇也。困兽犹斗,况国相乎!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古时订立盟约,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。指订约不久就毁约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九年》:“与大国盟,口血未干而背之,可乎?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指纠正错误,弥补过失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二十六年》:“纠合诸侯,而谋其不协,弥缝其阙,而匡救其灾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指政治措施要宽和严互相补充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二十年》:“政宽则民慢,慢则纠之以猛;猛则民残,残则施之以宽。宽以济猛,猛以济宽,政是以和。” 详细解释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