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解释: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吴公子札来聘……为之歌《陈》,曰‘国无主,其能久乎!’自《郐》以下无讥焉。”杜预注:“《郐》第十三,《曹》第十四。言季子闻此二国歌,不复讥论之,以其微也。”后以“郐下无讥”言其微不足道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吴公子札来聘……为之歌《陈》,曰‘国无主,其能久乎!’自《郐》以下无讥焉。”杜预注:“《郐》第十三,《曹》第十四。言季子闻此二国歌,不复讥论之,以其微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举:拿起;拿着。拿着棋子不知道该怎么下。比喻临事犹豫不决;拿不定主意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弈者举棋不定,不胜其耦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居:处在。处于安全的环境;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十一年》:“《书》曰:‘居安思危’,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骄:骄横;奢:奢侈;淫:荒淫;逸:安逸、放荡。骄纵、奢侈、淫乱、放荡。形容生活放纵奢移;荒淫无度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三年》:“骄、奢、淫、佚,所自邪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险阻:险恶阻塞的地方。指前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、危险和阻碍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晋侯在外十九年矣,而果得晋国,险阻艰难,备尝之矣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吉人:有福气的善人;相:保佑;帮助。好人能得到天的保佑。这是一种宿命论者的观点。 成语出处:元 无名氏《桃花女》:“你只管依着他去做,吉人天相,到后日我同女孩儿去贺你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经、纬:南北纵线为经;东西横线为纬;引申为治理、规划。比喻经营规划治理。形容人的才能极大。 成语出处:《国语 周语》:“经之以天,纬之以地,经纬不爽,文之象也。”北周 庾信《拟连珠》:“盖闻经天纬地之才,拔山超海之力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掎:拉住;这里指拉住腿;角:鹿角。指抓住角。形容兵分两路相互配合;形成夹击或牵制的态势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十四年》:“譬如捕鹿,晋人角之,诸戎掎之,与晋掊之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结草:把草结成绳子;搭救恩人。比喻感恩报德;誓死不忘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五年》:“及辅氏之役,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,杜回踬而颠,故获之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假:借;道:道路;虢:春秋时诸侯国,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。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 僖公二年》:“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,与垂棘之璧,假道于虞以伐虢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居:坐;卧;席:席垫用品。坐卧不用两重席垫;指生活俭朴节约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哀公元年》:“昔阖庐食二味,居不重席,室不崇坛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指临财不苟得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居利思义,在约思纯,有守心而无淫行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屦:鞋;及:赶上。形容人奋发兴起,行动果断迅速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四年》:“投袂而起,屦及于窒皇,剑及于寝门之外,车及于蒲胥之市。秋九月,楚子围宋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及:到。到明年瓜熟时派人接替。指任职期满由他人继任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庄公八年》:“齐侯使连称,管至父戍葵丘。瓜时而往,曰:‘及瓜而代。’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见到形势有利就进军。后指有把握就行动。 成语出处:汉 荀悦《汉纪 高帝纪》:“赵兵出国迎战,见可而进,知难而退,怀内顾之心,无必死之计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比喻信用极好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哀公十四年》:“千乘之国,不信其盟,而信子之言,子何辱焉?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疾:病;为:治。病已不可医治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:“疾不可为也。在肓之上,膏之下,攻之不可,达之不及,药不至焉,不可为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济:渡过;焚:烧。渡过河就把渡船烧了。形容断绝退路;准备决一死战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文公三年》:“秦伯伐晋,济河焚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。 成语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6回:“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。虚名收川,实取荆州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委屈自己的意愿;放弃成见;服从别人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二十八年》:“天祸卫国,君臣不协,以及此忧也。今天诱其衷,使皆降心以相从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除草时要连根除掉,使草不能生长。比喻除去祸根,以免后患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六年》:“为国家者,见恶,如农夫之务去草焉……绝其本根,勿使能殖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形容行动坚决迅速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四年》:“楚子闻之,投袂而起,屦及于窒皇,剑及于寝门之外,车及于蒲胥之市。秋九月,楚子围宋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满路都是荆棘。比喻环境困难,障碍很多。 成语出处:鲁迅《华盖集 导师》:“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,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!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原指被砍郐的人很多,致使鞋子价贱而踊价贵。后形容刑罚既重又滥。也比喻犯罪的人多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三年》:“国之诸市,屦贱踊贵,民人痛疾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赏的不是有功的人,罚的不是有罪的人。泛指赏罚不当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善为国者,赏不僭而刑不滥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本:草木的根。从根本上予以解决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隐公六年》:“为国家者,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,芟夷蕴崇之,绝其本根,勿使能殖,则善者信矣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神明:神的泛称。像敬重神一样尊敬对方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十四年》:“民率其君,爱之如父母,仰之如日月,敬之如神明,畏之如雷霆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指君主的命令不可更改。形容君命有绝对的权威性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君命无二,古之制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人病久了;也就像医生一样熟知医理药性。比喻经过多次磨难而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定公十三年》:“三折肱,知为良医。”战国 楚 屈原《九间 惜育》:“九折臂而成医兮。”汉 王逸注:“言人九折臂,更历方药,则成良医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整:严整;暇:不急迫。形容既严整,又从容。也指事情虽多,仍旧从容不迫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十六年》:“日臣之使于楚也,子重问晋国之勇。臣对曰:‘好以众整。’曰:‘又何如?’臣对曰:‘好以暇。’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魂:灵魂;魄:是指所谓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。指魂飞了;魄也散了。形容极度惊恐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心之精爽,是谓魂魄;魂魄去之,何以能久?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华;同“花”;开花;实:结果实。光开花;不结果。比喻外表好看;内里空虚;有名无实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文公五年》:“且华而不实,怨之所聚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皇天:古代称天;后土:古代称地。指天地。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,主宰万物。 成语出处:《尚书 武成》:“底商之罪,告于皇天后土,所过名山大川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毁:毁坏;纾:缓和;解除。指捐献家产以帮助国家减轻危难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庄公三十年》:“斗穀於菟为令尹,自毁其家,以纾楚国之难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怀:怀藏。身藏璧玉,因此获罪。原指财能致祸。后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忌妒和迫害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桓公十年》:“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一贯作恶;屡教不改。怙:坚持;悛:悔改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六年》:“长恶不悛,从自及也。虽欲救之,其将能乎?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庚、癸:军粮的隐语。原是军中乞粮的隐语。后指向人借钱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哀公十三年》记载:春秋时吴王夫差与晋、鲁等国会盟,吴大夫申叔仪向鲁大夫公孙有山氏乞粮。回答说:“梁则无矣,粗粮有之,若登首山以呼,曰:‘庚癸乎!’则诺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贿赂:因请托而私赠财物;公行:公开做。指公开行贿受赂。 成语出处:《陈书 皇后传 后主张贵妃》:“内外勾结,转相引进,贿赂公行,赏罚无常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俟:等待。很难等到黄河水清。比喻时间太长,难以等待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八年》:“俟河之清,人寿几何?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指后悔已经来不及了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哀公六年》:“既成谋矣,盍及其未作也,先诸?作而后悔,亦无及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本谓应有包容的气量,后转用以指包容坏人坏事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五年》:“谚曰:‘高下在心,川泽纳污,山薮藏疾,瑾瑜匿瑕。国君含垢。’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垢、污:脏垢;污秽。心里忍受着羞耻和污辱。本指国君应当有容忍耻辱和诬枉的气度。后指有容忍耻辱的度量;也转用以形容秽恶聚集之处;或包容坏人坏事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五年》:“谚曰:‘高下在心,川泽纳污,山薮藏疾,瑾瑜匿瑕。国君含垢。’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裘:皮衣;羔:指小羊皮。狐皮衣服,羔皮袖子。比喻整体尚好,略有缺点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十四年》:“余不说初矣,余狐裘而羔袖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指腹泻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二年》:“河鱼腹疾,奈何?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何患:哪怕;辞:言辞。哪里用得着担心没有话说呢?常与“欲加之罪”连用,表示坏人诬陷好人时,无端捏造罪名,还说得振振有词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僖公十年》:“不有废也,君何以兴?欲加之罪,其无辞乎?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擐:穿;兵:武器。身披铠甲,手拿武器。指准备战斗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擐甲执兵,固即死也;病未及死,吾子勉之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无门:没有定数;不是天意。灾祸与好运的来临全不是命中注定的;全是人们自己招引来的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祸福无门,唯人所召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亦作“含垢藏瑕”。包容污垢,隐匿缺失。形容宽宏大度。语本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瑾瑜匿瑕,国君含垢。” 成语出处:语出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瑾瑜匿瑕,国君含垢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河鱼:腹疾的隐称,因鱼腐烂是从腹中开始而得名。指腹泻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 宣公十二年》:“河鱼腹疾,奈何?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后悔已经来不及了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 哀公六年》:“既成谋矣,何及其未作也,先诸?作而后悔,亦无及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见“狐裘蒙戎”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狐裘尨茸,一国三公,吾谁适从?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黄泉:指地下之泉,人死埋于地下。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 隐公元年》:“誓之曰: '不及黄泉,无相见也。'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指各自在职权范围内按照自己的主张行事;不互相配合。比喻不考虑全局;各搞一套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二年》:“畴昔之羊子为政,今日之事我为政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刚:强硬。愎:固执;任性。刚愎:倔强固执;不接受别人的意见。自用:自以为是。固执任性;自以为是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二年》:“刚愎不仁,未肯用命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边歌边舞;庆祝太平;有粉饰太平的意思。含贬义。升平:太平。 成语出处:元 陆文圭《<词源>跋》:“淳祐、景定间,王邸侯馆,歌舞升平,居生处乐,不知老之将至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割臂:刺破胳臂;盟:盟约。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,订下婚约。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(指男女秘订婚约)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庄公三十二年》:“初,公筑台,临党氏,见孟任,从之。閟。而以夫人言,许之,割臂盟公。生子般焉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高下:比喻伸和屈。原意是做事要斟酌情况,采取适当办法。后形容能胸有成竹地处理事情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五年》:“天方授楚,未可与争,虽晋之强,能违天乎?谚曰:‘高下在心。’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指不可医治的绝症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:“在肓之上,膏之下,攻之不可,达之不及,药不至焉,不可为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缟纻:缟带和纻衣。缟带指用白色绢制成的大带。纻衣指用苎麻纤维织成的衣服。指交情笃深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(吴之公子札)聘于郑,见子产,如旧相识,与之缟带,子产献纻衣焉”。晋·杜预注:“吴地贵缟,郑地贵纻,故各献己所贵,示损己而不为彼货利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步:古代祭祀时祭者与尸相距的步数,以地位排列。改变步数,改换玉饰。指死者身份改变,安葬礼数也应变更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定公五年》:“季平子行东野,还,未至。丙申,卒于房。阳虎将以玙璠敛,仲梁怀弗与,曰:‘改步改玉。’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庚、癸:军粮的隐语。原是军中乞粮的隐语。后指向人借钱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哀公十三年》记载:春秋时吴王夫差与晋、鲁等国会盟,吴大夫申叔仪向鲁大夫公孙有山氏乞粮。回答说:“梁则无矣,粗粮有之,若登首山以呼,曰:‘庚癸乎!’则诺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割臂:刺破胳臂;盟:盟约。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,订下婚约。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(指男女秘订婚约)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庄公三十二年》:“初,公筑台,临党氏,见孟任,从之。閟。而以夫人言,许之,割臂盟公。生子般焉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股肱:大腿和胳膊。自己的所有力量。形容做事已竭尽全力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“臣竭其股肱之力,加之以忠贞。其济,君之灵也,则以死济之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光:光亮;鉴:照。闪闪的光亮可以照见人影。形容头发乌黑,肌肤润泽艳丽或器物光滑明亮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昔有仍氏生女黰黑而基美,光可以鉴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庚、癸:军粮的隐语。原是军中乞粮的隐语。后指向人借钱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哀公十三年》记载:春秋时吴王夫差与晋、鲁等国会盟,吴大夫申叔仪向鲁大夫公孙有山氏乞粮。回答说:“梁则无矣,粗粮有之,若登首山以呼,曰:‘庚癸乎!’则诺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有了错误就能改正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吾知所过矣,将改之。稽首而曰:‘人谁无过,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’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携带干粮,披甲而坐。形容全副武装,准备迎战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文公十二年》:“十二月戊午,秦军掩晋上军。赵穿追之,不及。反,怒曰:‘裹粮坐甲,固敌是求。敌至不击,将何俟焉?’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规求:贪求;度:限度。一味贪求,没有限度。形容贪得无厌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:“侵欲无厌,规求无度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谓亲自穿上铠甲和头盔。言长官坐镇军中亲自指挥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:“文公(晋文公)躬擐甲胄,跋履山川,逾越险阻,征东之诸侯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族类:同族的人。指不是跟自己一条心的人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成公四年》:“史佚之《志》有之,曰:‘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。’楚虽大,非吾族也,其肯字我乎?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奉:信奉;神明:神灵的总称。对某人或某事物尊崇信奉得像迷信的人崇信神灵一样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十四年》:“敬之如神明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封:大。豕:猪。大猪和长蛇。比喻凶暴恶毒的大坏蛋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定公四年》:“吴为封豕长蛇,以荐食上国,虐始于楚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发短:指年老;心长:智谋深。头发稀少,心计很多。形容年老而智谋高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三年》:“彼其发短,而心甚长,其或寝处我矣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发凡:提示全书的通例。指说明全书要旨,拟定编写体例。 成语出处:晋·杜预《春秋左传序》:“其发凡以言例,皆经国之常制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辅:面颊骨;车:牙床。面颊骨和齿床互相傍依。比喻关系密切;互相依靠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五年》:“谚所谓‘辅车相依,唇亡齿寒’者,其虞虢之谓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比喻恶物虽小,但能害人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君其无谓邾小,蜂虿有毒,而况国乎?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异人:别人;任:承担。不是别人的责任。表示某事应由自己负责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二年》:“楚君以郑故,亲集矢于其目,非异人任,寡人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眼睛象蜂,声音象豺。形容坏人的面貌声音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文公元年》:“蜂目而豺声,忍人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分财物救助穷困的人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:“且抚其民,分贫振穷,长孤幼,养老疾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象对待神灵那样崇奉。形容对某人或某种事物极其尊重。语本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“敬之如神明”。 成语出处:语出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“敬之如神明”。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尔:你;虞:猜测。意思是我骗你;你骗我;互相欺骗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五年》:“我无尔诈,尔无我虞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竖:小子;二竖:指病魔;虐:侵害。比喻疾病缠身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:“公疾病,求医于秦。秦伯使医缓为之。未至,公梦疾为二竖子,曰:‘彼良医也,惧伤我,焉逃之?’其一曰:‘居肓之上,膏之下,若我何?’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比喻两兄弟都是好样的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三年》:“二惠竞爽犹可,又弱一个焉,姜其危哉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尔:你;虞、诈:欺骗。表示彼此互相欺骗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五年》:“我无尔诈,尔无我虞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为了维护正义;对犯了罪的亲属不包庇;使之受到应得的惩处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四年》:“大义灭亲,其是之谓乎?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指四方、到处、各地、普天下或方向;亦指到处飘泊,行踪不定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东西南北,谁敢安处。” 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今丘(孔子)也,东西南北之人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原指引用《诗经》中某一篇章的诗句;借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;并不是所引诗篇的原意。后泛指引用别人的诗文或谈话;只根据自己的理解或需要截取片断或部分;而不顾全文和原意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赋《诗》断章,余取所求焉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邦:国家。国家多灾多难,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,战胜困难,使国家强盛起来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四年》:“邻国之难,不可虞也。或多难以固其国,启其疆土;或无难以丧其国,失其守宇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平:治平;成:成功。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。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。 成语出处:《尚书 大禹谟》:“地平天成,六府三事允治,万世永赖,时乃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董狐:春秋时晋国的史官。直笔:根据事实,如实记载。指敢于秉笔直书,尊重史实,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载:赵穿杀晋灵公,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,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,便在史策上记载说“赵盾弑其君”。为赵盾所杀。后孔子称赞说:“董狐,古之良史也,书法不隐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即招待外地来的客人;当地主人应尽的义务。地主:当地的主人。谊:情谊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哀公十二年》:“子服景伯谓子贡曰:‘夫诸侯之会,事既毕矣,侯伯致礼,地主归饩,以相辞也。’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度:衡量。衡量自己的品德;估计自己的能力。指办事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十一年》:“度德而处之,量力而行之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悼:哀悼,悲痛;失:失去,丧失;图:意图,主张。因内心哀痛而失去主张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七年》:“孤与其二三臣悼心失图,社稷之不皇,况能怀思君德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戴:顶着天;履:踏,踩着。头顶着天,脚踩着地。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。比喻恩德深广,如天高地厚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“晋大夫三拜稽首曰:‘君履后土而戴皇天,皇天后土,实为君之言。群臣敢在下风。’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殣:饿死。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·昭公二年》:“宫室兹侈,道殣相望。” 汉·刘向《新序·善谋下》:“相攻击十年,兵凋民劳,百姓空虚,道殣想望,槥车相属,寇盗满山,天下摇动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主人:物主。盗贼憎恨被他所盗窃的物主。比喻邪恶的人憎恨正直的人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十五年》:“盗憎主人,民恶其上,子好直言,必及于难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指衰老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三年》:“余发如此种种,余奚能为?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全体一致痛恨敌人。 成语出处:《诗经 秦风 无衣》:“修我戈矛,与子同仇。” 左丘明《左传 文公四年》:“诸侯敌王所忾,而献其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榱:椽子。正梁和椽子都毁坏了。比喻当政的人倒台或死去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栋折榱崩,侨将厌焉,敢不尽言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、亲切。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,使人愿意接近。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文公七年》:“赵衰,冬日之日也;赵盾,夏日之日也。”杜预注“冬日可爱,夏日可畏。” 详细解释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