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解释: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;晒一天;冻十天;也不可能生长。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;一时又懒散;没有恒心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,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,未有能生者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引:拉引;发:射箭。拉长了弓弦;但不把箭射出去。比喻作好一切准备;等待时机;也可比喻善于启发引导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君子引而不发,跃如也。中道而立,能者从之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来。形容为人十分吝啬;自私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杨子取为我,拔一毛而利天下,不为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傅:教导;咻:喧闹。一个人教导,众人吵闹干扰。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一齐人傅之,众楚人咻之,虽日挞而求其齐也,不可得矣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与:赞成;为:做;善:好;好事。原指赞成人学好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取诸人以为善,是与人为善者也。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上要侍奉父母,下要养活妻儿。泛指维持一家生活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是故明君制民之产,必使仰足以事父母,俯足以畜妻子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仰:抬头;愧:惭愧。抬头没有对不起天的地方。指自省没有做过不好的事;问心无愧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掩:遮盖。捂着鼻子走开。形容对事物丑恶的嫌恶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下》:“西子蒙不洁,则人皆掩鼻而过之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一介:一粒芥菜子,形容微小。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。形容廉洁、守法,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一介不以与人,一介不以取诸人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旨:题旨;所要表达的意思。言语虽然浅近;含意却很深远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言近而指远者,善言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易:更换。用羊来替换牛。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。 成语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坐于堂上,有牵牛而过堂下者。……曰:‘何可废也,以羊易之。’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和殡葬。 成语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礼运》:“所以养生送死,事鬼神之大端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上》: “说《诗》者不以文害辞,不以辞害志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引领:伸长脖子。伸长脖子远望。形容殷切盼望。 成语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如有不嗜杀人者,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解:解救;倒悬:人被倒挂,比喻处境困难。比喻把人从危难中解救出来。 成语出处: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当今之时,万乘之国行仁政,民之悦之,犹解倒悬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夸大失实的言论,荒谬的学说。 成语出处: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头先圣之道,距杨、墨,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故说《诗》者不以文害辞,不以辞害志;以意逆志,是为得之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泉水遇到坑洼,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。比喻学习应步步落实,不能只图虚名。 成语出处: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原泉混混,不舍昼夜,盈科而后进,放乎四海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改变气质和保养身体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孟子自范之齐,望见齐王之子,喟然叹曰:‘居移气,养移体。大哉居乎!’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指没有配偶的成年男女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下》:“内无怨女,外无旷无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指做学问人广博出发,继而务精深,最终达到简约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下》:“博学而详说之,将以反说约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由衷地高兴;真心地服气。指真诚地服气或服从。悦:愉快;诚:真心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以力服人者,非心服也,力不赡也;以德服人者,中心悦而诚服也,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觉:对事物有所认识。对哲理和社会政治等问题的认识理解比一般人更早的人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天之生此民也,使先知觉后知,使先觉觉后觉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指人在紧急关头;态度镇静;毫不慌乱。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;满不在乎。若:好像。 成语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万太尊说罢,行若无事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挟:挟持,夹着;刱:超越,跨过。夹着泰山跨越北海。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挟太山以超北海,语人曰:‘我不能。’是诚不能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习:习惯;焉:语气词,有“于此”的意思;察:觉察。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,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行之而不著焉,习矣而不察焉,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,众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得:适合,契合。比喻别人先说出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。 成语出处: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心之所同然者何也?谓理也、义也。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,故理义之悦我心,犹刍豢之悦我口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对祖先孝顺的子孙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名之曰‘幽’、‘厉’,虽孝子慈孙,百世不能改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凶年:年成很坏。指荒年。 成语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凶年饥岁,君之民,老弱转乎沟壑,壮者散而之四方者,几千人矣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畜:养育。旧指维持妻子和儿女的生活。 成语出处: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必使仰足以事父母,俯足以畜妻子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原指鸟儿从高树上下来,钻进幽深的山谷。比喻弃明从暗,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吾闻出于幽谷,迁于乔木者,未闻下乔木而入幽谷者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以之比喻重操旧业的人。 成语出处: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晋人有冯妇者,善搏虎,卒为善士;则之野,有众逐虎,虎负禺,莫之敢撄;望见冯妇,趋而迎之,冯妇攘臂下车,众皆悦之,其为士者笑之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指竭尽忠诚。 成语出处:《孟子梁惠王下》:“世守也,非身之所能为也,效死勿去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指绝对不会出差错。万:形容很多;失:差错。 成语出处:汉 枚乘《七发》:“孔老览观,孟子持筹而算之,万不失一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天下都没有对手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则无敌于天下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听到有人批评自己的过失;就心里高兴。形容虚心接受批评意见。过:过失、错误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子路,人告之以有过则喜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五音:指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五个音阶;六律:定乐器的标准。指古代音律。后也泛指音乐。 成语出处:《尚书·益稷》:“予欲闻六律,五声,八音,在治忽;以出纳五言,汝听。”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不以六律,不能正五音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;表示坚贞顽强。威武:权势;武力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谓大丈夫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枉:弯曲,不正;正:纠正。自己立脚不正,却要去纠正别人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,况辱已以正天下者乎?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指职位低的人议论职位高的人主持的政务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下》:“位卑而言高,罪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厌恶潮湿却住在低洼的的地方。比喻行动跟愿望相违背。 成语出处: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今恶辱而居不仁,是犹恶湿而居下住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强:硬要。怕醉却又猛喝酒。比喻明知故犯。 成语出处: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今恶死亡而乐不仁,是犹恶醉而强酒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想发财致富的剥削者绝不会有好心肠。为富:想发财致富;不仁:没有好心肠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为富不仁矣,为仁不富矣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使贪婪的人能够廉洁,使怯弱的人能够自立。旧时形容感化力量之大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下》:“故闻伯夷之风者,顽夫廉,懦夫有立志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丛:丛林;驱:赶。把雀赶到丛林。比喻不会团结人,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。 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》:“关门主义‘为渊驱鱼,为丛驱雀’,把‘千千万万’和‘浩浩荡荡’都赶到敌人那一边去,只博得敌人的喝采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枉:弯曲;直:伸直;寻:古量名,八尺。屈折的只有一尺,伸直的却有一寻。比喻在小处委屈一些,以求得较大的好处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枉尺而直寻,宜若可为也。”朱熹集注:“枉,屈也;直,伸也。八尺为寻,所屈者小,所伸者大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敌方。现比喻不会团结人;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民之归仁也,犹水之就下,兽之走圹也。故为渊驱鱼者,獭也;为丛驱爵者,鹯也;为汤武驱民者,桀与纣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亦作“五尺之僮”。指尚未成年的儿童。古尺短,故称。 成语出处:《孟子·滕文公子》:“从许子之道,则市价不贰,国中无伪;虽使五尺之童适市,莫之或欺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这:作为,充当;父母:即父母官。担任地方行政长官。 成语出处: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为民父母行政,不免于率兽而食人,恶在其为民父母也?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思想、言行与恶劣的风气、污浊的世道相合。多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。流:流俗。 成语出处: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同乎流俗,合乎污世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普天之下,没有敌手。形容战无不胜,没有对手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夫国君好仁,天下无敌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分工合作,互通有无,拿多余的换没有的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子不通功易事,以羡补不足,则农有余粟,女有余布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旧指帝王受命于天,并得到人民拥护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‘然则舜有天下也,孰与之?’曰:‘天与之。’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袒裼:露臂;祼裎:露体。指脱衣露体,没有礼貌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尔为尔,我为我,虽袒裼裸裎于我侧,尔焉能浼我哉?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。 成语出处:汉 赵岐《〈孟子〉题辞》:“仲尼有云:‘我欲托之空言,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。’”按《史记 太史公自序》作“载之空言”。司马贞索隐:“案:孔子之言见《春秋纬》,太史公引之以成说也。空言谓褒贬是非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事:做事;功:功效。用成倍的力;只收到一半的功效。指工作费力大;收效小。 成语出处: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故事半古之人,功必倍之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使用一半的力却收到成倍的效果。形容费力少;收效大。功:功效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万乘之国,行仁政,民之悦之,犹解倒悬也。故事半古之人,功必倍之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非命:横死。在意外的灾祸中死亡。 成语出处:西汉 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一卷:“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,自取之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是:对;正确;非:不对;错误。好像是对的;实际上不对。指表面上相似;实际上不一样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孔子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孔子曰:‘恶似而非者。’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俑: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。开始制作俑的人。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始作俑者,其无后乎!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深:很;十分;恶:厌恶;痛:痛恨;绝:极点。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 朱熹集注:“过门不入而不恨之,以其不见亲就为幸,深恶而痛绝之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舍:放弃;求:追求。舍弃近便的;追求遥远的。 成语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臧宫传》:“舍近谋远者,劳而无功;舍远谋近者,逸而有终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徒:人(含贬义)。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。 成语出处: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35回:“三百余人,皆里巷市井之徒,胁肩谄笑之辈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嗜:爱好。好杀人成了习性。形容极端凶残。 成语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‘孰能一之?’对曰:‘不嗜杀人者能一之。’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恶:厌恶;痛:痛恨。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斯可谓之乡愿矣” 宋 朱熹集注:“过门不入而不恨之,以其不见亲就为幸,深恶而痛绝之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为了正义而牺牲生命。舍生:舍弃生命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生,亦我所欲也,义,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舍:除了。除了我还有哪一个?形容人敢于担当,遇有该做的事,决不退让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如欲平治天下,当今之世,舍我其谁也?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方丈:一丈见方。吃饭时面前一丈见方的地方摆满了食物。形容吃的阔气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食前方丈,侍妾数百人,我得志,弗为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视:看待;敝:破旧;屣:鞋。看得像破旧的鞋子一样。形容轻视到了极点。 成语出处: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比喻待人没有礼貌。 成语出处: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食而弗爱,豕交之也;爱而不敬,兽畜之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水火:比喻灾难。灾难困苦之中。 成语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今燕虐其民,王往而证之,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说辞:讲话。形容很会讲话。后指替人说好话。 成语出处: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宰我、子贡善为说辞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。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,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。 成语出处: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今之欲王者,犹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率:带领。带着野兽来吃人。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庖有肥肉,厩有肥马,民有饥色,野有饿莩,此率兽而食人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舍:弃;从:顺。放弃自己的意见,服从众人的主张。 成语出处:《尚书 大禹谟》:“稽于众,舍己从人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名声超过实际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下》:“故声闻过情,君子耻之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守望:防守了望。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,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,互相援助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乡田同井,出入相友,守望相助,疾病相扶持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上面的喜爱什么,下面的人就会对此爱好的更加利害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上有好者,下必有甚焉者矣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芥:小草。看作象泥土,小草一般轻贱。比喻不放在眼里。 成语出处: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君之视臣如土芥,则臣视君如寇仇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指人的言谈、表情等。 成语出处: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市井:古时称做买卖的地方。旧指城市里的老百姓。 成语出处:《管子·小匡》:“处商必就市井。”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在国曰市井之臣,在野曰草莽之臣,皆谓庶人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指看重别人,轻视自己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,所求于人者重,而所以自任者轻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私:私下;淑:善。对自己所敬仰而不能从学的前辈的自称。 成语出处: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予未得为孔子徒也,予私淑诸人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草芥:不知名的小草。看成像小草一样轻贱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下》:“君之视臣如土芥,则臣视君如寇雠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授:给予;受:接受。旧指男女不能互相亲手递受物品。指儒家束缚男女的礼教。 成语出处: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淳于髡曰:‘男女授受不亲,神情民?’孟子曰:‘礼也。’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寇仇:仇敌。看得象仇人一样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下》:“君之视臣如土芥,则臣视君如寇仇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易耨:勤于除草。深耕细做,及时除草。比喻精心耕种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王如施仁政于民,省刑罚,薄税敛,深耕易耨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道:道义;寡:少。做事违反正义的人,一定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保持节操,象玉一样洁白无瑕。也泛指爱护自己的身体。 成语出处: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14回:“孩儿守身如玉,岂肯堕入污泥!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事:侍奉;齐、楚:春秋时两大强国。依附齐国呢?还是依附楚国?比喻处在两强之间,不能得罪任何一方。 成语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滕文公问曰:‘滕,小国也,间于齐楚,事齐乎?事楚乎?’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语出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男女授受不亲,礼也;嫂溺,援之以手者,权也。”后以“嫂溺叔援”喻视实际情况而变通做法。 成语出处:语出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男女授受不亲,礼也;嫂溺,援之以手者,权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汉 刘向《列女传》载: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,起初住在公墓附近,孟子就模仿哭丧;后迁居集市,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;孟母迁居学堂附近,孟子从此学习礼节,要求上学。后人用“孟母三迁”、“三迁之教”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。 成语出处:汉·刘向《列女传》载: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,起初住在公墓附近,孟子就模仿哭丧;后迁居集市,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;孟母迁居学堂附近,孟子从此学习礼节,要求上学。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心地仁慈,医术高明。 成语出处: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今有仁心仁闻,而民不被其泽,不可法于后世者,不行先王之道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晚上连着白天。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。 成语出处:《国语 吴语》:“孤日夜相继,匍匐就君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闻:出名,有声望。有仁慈的心肠,有仁爱的声誉。 成语出处: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今有仁心仁闻,而民不被其泽,不可法于后世者,不行先王之道也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丢掉无用的东西,一点也不可惜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舜视弃天下,犹弃敝屣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就这样罢了。而已:罢了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无为其所不为,无欲其所不欲,如此而已矣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比喻把人从危难中解救出来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当今之时,万乘之国行仁政,民之悦之,犹解倒悬也。” 详细解释
|
成语解释:仁:仁爱,同情、爱护或帮助。爱众人,进而爱护万物。旧指官吏仁爱贤能。 成语出处: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君子之于物也,爱人而弗仁;于民也,仁之而弗亲,亲亲而仁民,仁民而爱物。” 详细解释
| 成语解释:比喻两者完全吻合。 成语出处:《孟子 离娄下》:“[舜和文王]得志行乎中国,若合符节。先圣后圣,其揆一也。” 详细解释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