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人的成语

共 577 个成语

来历不明

lái lì bù míng

成语解释:来历:由来。人或事物的来历与经过不清楚。

成语出处:宋 周密《癸辛杂识 前集 郑仙姑》:“适新建县有阙氏者,雇一婢,来历不明。”

详细解释

临渴掘井

lín kě jué jǐng

成语解释:临:到;掘:挖。口渴了才去挖井。比喻事先不做好准备;事到临头才动手想办法。

成语出处:明 朱伯庐《游家格言》:“宣未雨而绸缪,毋临渴而掘井。”

详细解释

乐道安贫

lè dào ān pín

成语解释:道:信念;乐道:以守道为乐;安贫:安于贫困。处在贫困的境地中,仍以守道作乐趣。

成语出处:《晋书·儒林传论》:“……文博之漱流枕石,铲迹销声;宣子方乐道安贫,弘风阐教:斯并通儒之高尚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力倍功半

lì bèi gōng bàn

成语解释:指事倍功半。形容费力大,收效小。

成语出处:明 刘基《赠陈伯光诗序》:“防微遏几,百病不生。几动形见,力倍功半。”

详细解释

聊以塞责

liáo yǐ sè zé

成语解释:聊:姑且;塞:搪塞;应付。姑且用以搪塞、应付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。

成语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我素乏捷才,且不长于吟咏,姐妹辈素所深知;今夜聊以塞责,不负斯景而已。”

详细解释

卤莽灭裂

lǔ mǎng miè liè

成语解释:形容做事草率粗疏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则阳》:“昔予为禾,耕而卤莽之,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;芸而灭裂之,其实亦灭裂而报予。”

详细解释

聊复尔耳

liáo fù ěr ěr

成语解释:姑且如此而已。

成语出处: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任诞》:“答曰:‘未能免俗,聊复尔耳!’”

详细解释

鲁莽灭裂

lǔ mǎng miè liè

成语解释:形容行动粗鲁莽撞,做事草率,不负责任。

成语出处:《庄子·则阳》:“君为政焉勿卤莽,治民焉勿灭裂。”

详细解释

乐天知命

lè tiān zhī mìng

成语解释:天:天命;天的意志;命:命运。以听任命运的安排为快乐;并安于自己的处境。这是古代宿命论的思想。

成语出处:《周易 系辞上》:“乐天知命,故不忧。”

详细解释

临机应变

lín jī yìng biàn

成语解释:机:时机,形势。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。

成语出处: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136卷:“不过使兵识将意,将识士情,盖未论临机应变,方略不同。”

详细解释

鲁鱼帝虎

lǔ yú dì hǔ

成语解释:指文字传抄错误。

成语出处:晋 葛洪《抱朴子》:“谚云:‘书三写,鱼成鲁,帝成虎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零敲碎打

líng qiāo suì dǎ

成语解释:形容以零零碎碎、断断续续的办法做事。
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<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>的序言一》:“没有一省一县一区一乡的完整的规划,只是零敲碎打地在那里做。”

详细解释

笼络人心

lǒng luò rén xīn

成语解释:笼络:原是羁绊牲口的用具;引申为使用手段拉拢人。用权术耍手段以拉拢、驾驭别人。

成语出处:《宋史 胡安国传》:“自蔡京得政,士大夫无不受其笼络,超然远迹不为所污如安国才实鲜。”

详细解释

流行坎止

liú xíng kǎn zhǐ

成语解释:流:水顺势流;坎:低陷不平。顺流而行,遇险即止。比喻顺利时出仁,遇挫时退隐。

成语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贾谊传》:“乘流则逝,得坎则止;纵躯委命,不私与已。”

详细解释

临难铸兵

lín nàn zhù bīng

成语解释:临到危难时,方才铸造兵器。比喻平时不作准备,临时才想办法。

成语出处:春秋 齐 晏婴《晏子春秋 杂上二十》:“溺者不问队,迷者不问路。溺而后问队,迷而后问路,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,临噎而遽掘井,虽速,亦无及已。”

详细解释

乐善不倦

lè shàn bù juàn

成语解释:乐于坚持做好事。

成语出处: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仁义忠信,乐善不倦,此天爵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乐善好义

lè shàn hǎo yì

成语解释:谓乐于行善,喜好正义。

成语出处:宋·曾巩《与杜相公书》:“伏以阁下朴厚清明,谠直之行,乐善好义,远大之心,施于朝廷,而博见于天下。”

详细解释

李下瓜田

lǐ xià guā tián

成语解释: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。

成语出处:《北史 袁翻传》:“瓜田李下,古人所慎。”

详细解释

快人快语

kuài rén kuài yǔ

成语解释:快:爽利;直爽。爽快人说爽快话。

成语出处:陈白尘、贾霁《宋景诗》第24章:“宋大帅真是快人快语!来,干一大杯!”

详细解释

宽宏大量

kuān hóng dà liàng

成语解释:宽宏:度量大。形容心胸开阔;度量大;能容人、容事。也作“宽洪大量”。

成语出处:元 无名氏《鱼樵记》第三折:“我则道相公不知打我多少,元来那相公宽宏大量。”

详细解释

开物成务

kāi wù chéng wù

成语解释:开:开通,了解;务:事务。通晓尤物之理,得以办好各种事情。

成语出处:《周易 系辞上》:“夫《易》,开物成务,冒天下之道,如斯而已者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看破红尘

kàn pò hóng chén

成语解释:红尘:佛家称人世间。看破人生事情;对一切持超脱态度。这是一种消极厌世态度。

成语出处: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43回:“看这话头,他明明看破红尘,贪图仙景,任俺寻找,总不出来。”

详细解释

胯下之辱

kuà xià zhī rǔ

成语解释:胯下:两条腿之间。从胯下爬过的耻辱。

成语出处: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淮阴屠中有侮信者,曰:‘若虽长大,好带刀剑,中情怯耳。’众辱之曰:‘信能死,刺我,不能死,出我胯下。’于是信孰视之,俛出胯下,蒲伏。一市人皆笑信,以为怯。”

详细解释

看人行事

kàn rén xíng shì

成语解释:根据对方与自己的关系及身分的高低来处理事情。

成语出处:老舍《离婚》:“大概他也看人行事,咱平日不招惹他,他怎好意思赶尽杀绝。”

详细解释

看人眉睫

kàn rén méi jié

成语解释:比喻看人眼色。

成语出处:《北史 崔亮传》:“亮曰:‘弟妹饥寒,岂容独饱?自可观书于市,安能看人眉睫乎!’”

详细解释

枯形灰心

kū xíng huī xīn

成语解释:身体像枯木心如同死灰。形容极端消极。

成语出处: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形固可使如槁木,而心固可使加死灰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宽大为怀

kuān dà wéi huái

成语解释:宽大:对人宽宏大量;怀:胸怀。对别人抱有宽大的胸怀。

成语出处:冯玉祥《我所认识的蒋介石》第71章:“我们最好是宽大为怀,不为己甚。”

详细解释

刻鹄类鹜

kè hú lèi wù

成语解释:刻:刻画;鹄:天鹅;类:似,象;鹜:鸭子。画天鹅不成,仍有些象鸭子。比喻模仿的虽然不逼真,但还相似。

成语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马援传》:“效伯高不得,犹为谨敕之士,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。效季良不成,陷为天下轻薄子,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宽以待人

kuān yǐ dài rén

成语解释:宽:宽容。以宽宏大度的态度来对待别人。

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回:“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,柔能克刚,英雄莫敌。”

详细解释

刻画无盐

kè huà wú yán

成语解释:古代传说中的丑女。精细地描绘无盐;把丑妇当作美人。

成语出处:《晋书 周顗传》:“庚亮尝谓顗曰:‘诸人咸以君方乐广。’顗曰:‘何乃刻画无盐,唐突西施也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靠天吃饭

kào tiān chī fàn

成语解释:谓依赖自然条件来过日子。

成语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3回:“为什么人家说,靠天吃饭,赖地穿衣呢?”

详细解释

锦上添花

jǐn shàng tiān huā

成语解释:在锦锻上面又添小绣花。形容好上加好。

成语出处:宋 黄庭坚《了了庵颂》:“又要涪翁作颂,且图锦上添花。”

详细解释

紧锣密鼓

jǐn luó mì gǔ

成语解释:锣鼓点敲得很密。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。

成语出处:刘绍棠《狼烟》:“绿树葱茏的太子镇里,传出一阵阵紧锣密鼓的喧响。”

详细解释

洁身自好

jié shēn zì hào

成语解释:洁:沌洁;好:喜爱。保持自身的清洁;不同流合污。现也指怕招惹是非;只顾自己;不关心大多数人的利益。

成语出处: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 逃名》:“逃名,固然也不能说是豁达,但是去就,有爱憎,究竟总不失为洁身自好之士。”

详细解释

将心比心

jiāng xīn bǐ xīn

成语解释:将:把。用自己的心地比照别人的心地。比喻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。

成语出处: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:“俗语所谓将心比心,如此则各得其平矣。”

详细解释

简明扼要

jiǎn míng è yào

成语解释:扼要:抓住要点。简单明了;抓住要点。
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党委会的工作方法》:“讲话、演说、写文章和写决议案,都应当简明扼要。”

详细解释

就事论事

jiù shì lùn shì

成语解释:就:按照。指按照事情本身来评论是非得失。也指只评事情的现象;不涉及事情的本质和做事的指导思想。

成语出处:宋 杨时《杨龟山集 荆州所闻》:“孟子与人君言,皆所以扩其善心,而革其非,不止就事论事。”

详细解释

敬而远之

jìng ér yuǎn zhī

成语解释:敬:尊重;远:不接近;之:指对象。尊敬他又不接近他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雍也》:“务民之义,敬鬼神而远之,可谓知矣。”

详细解释

集思广益

jí sī guǎng yì

成语解释:集:集中;思:思想;广:扩大;益:好处。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;取得更好的效果。也指集中众人的思想和智慧;广泛吸收好的意见。

成语出处:三国 蜀 诸葛亮《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》:“夫参署者,集众思,广忠益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急流勇退

jí liú yǒng tuì

成语解释:勇退:果断地退却或退避。在急流中果断退回;比喻做官的人;正当仕途顺利、得意之际就果断地抽身引退。

成语出处:宋 苏轼《赠善相程杰》诗:“火色上腾虽有数,急流勇退岂无人。”

详细解释

就地取材

jiù dì qǔ cái

成语解释:就在原地寻取所需要的材料。

成语出处:《诗经 豳风 七月》:“蚕月条桑。”唐 孔颖达疏《十字注疏》:“条其桑而采之,谓斩条于地,就地采之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尖酸刻薄

jiān suān kè bó

成语解释:说话带刺,待人冷酷。

成语出处: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66回:“舜英姐姐安心要尖酸刻薄,我也不来分辨,随他说去。”

详细解释

竭泽而渔

jié zé ér yú

成语解释:竭:弄尽;泽:池塘;渔:捕鱼。比喻做事不留余地;只顾眼前。也比喻残酷榨取。

成语出处: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义赏》:“竭泽而渔,岂不获得,而明年无鱼。”

详细解释

尽心尽力

jìn xīn jìn lì

成语解释:指费尽心力。

成语出处:《晋书 王坦之传》:“且受遇先帝,绸缪缱绻,并志竭忠贞,尽心尽力,归诚陛下,以报先帝。”

详细解释

矫枉过正

jiǎo wǎng guò zhèng

成语解释:矫:纠正;枉:弯曲;过正:超过了限度。弯向另一方。把弯曲的东西扭直;超过了限度而弯向另一方。比喻纠正谬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。

成语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仲长统传》:“逮至清世,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。”

详细解释

交浅言深

jiāo qiǎn yán shēn

成语解释:跟交情浅的人谈心里话。

成语出处: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赵策四》:“夫望人而笑,是和也;言而不称师,是庸说也;交浅而言深,是忠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胶柱鼓瑟

jiāo zhù gǔ sè

成语解释:胶:用胶粘住;柱:瑟上调音用的短木;鼓:弹奏;瑟:一种古乐器。用胶把柱粘住;再去弹瑟;比喻拘泥固执而不知变通。

成语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王以名使括,若胶柱而鼓瑟耳。括徒能读其父书传,不知合变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金科玉律

jīn kē yù lǜ

成语解释:金、玉:比喻贵重。科、律:法律条文。原指法律条文尽善尽美。后指不能更改、必须遵守的信条。

成语出处:前蜀 杜光庭《胡常侍修黄箓斋词》:“金科玉律,云篆瑶章,先万法以垂文。”

详细解释

嗟来之食

jiē lái zhī shí

成语解释:嗟:不礼貌的招呼声。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。

成语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檀弓下》:“扬其目而视之,曰:‘予唯不食嗟来之食,以至于斯也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及时行乐

jí shí xíng lè

成语解释:及时:抓紧时机。抓紧时机寻欢作乐。

成语出处:《新刊大宋宣和遗事》:“人生如白驹过隙,倘不及时行乐,则老大徒伤悲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见死不救

jiàn sǐ bù jiù

成语解释:见到别人面临死亡威胁而不去救援。

成语出处:元 关汉卿《救风尘》:“你做的个见死不救,可不羞杀桃园中杀白马,宰乌牛。”

详细解释

襟怀坦白

jīn huái tǎn bái

成语解释:襟怀:胸怀;坦白:坦率。形容心地纯洁;光明正大。

成语出处:清 陈文述《放牛行同前韵》:“董君性仁慈,襟怀亦坦白。”

详细解释

假以辞色

jiǎ yǐ cí sè

成语解释:指好言好语、和颜悦色地对待。

成语出处:明 归有光《沈贞甫墓志铭》:“贞甫为人伉厉,喜自修饰,介介自持,非其人未尝假以辞色。”

详细解释

举措失当

jǔ cuò shī dàng

成语解释:举措:举动、措置;失当:不恰当。举动安排不得当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管仲《管子 禁藏》:“举措失当,众民不能成。”

详细解释

举直错枉

jǔ zhí cuò wǎng

成语解释:举:选拔。直:正直,指正直之人。错:通“措”,废弃,放弃。枉:弯曲,比喻邪恶之人。起用正直贤良,罢黜奸邪佞人。亦作“举直厝枉”、“举直措枉”。

成语出处:《隶释·汉巴郡太守樊敏碑》:“举直错枉,谭思旧制。”

详细解释

惊惶失色

jīng huáng shī sè

成语解释:惊慌之极而面目变色。

成语出处:元 孔齐《至正直记 罗太无高节》:“司徒称名大呼,以手触扃。从官偕至者,动以百骑,惊惶失色”

详细解释

解弦更张

jiě xián gēng zhāng

成语解释:更:改换;张:给乐器上弦。改换、调整乐器上的弦,使声音和谐。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。

成语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董仲舒传》:“窃譬之琴瑟不调,甚者必解而更张之,乃可鼓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截趾适履

jié zhǐ shì lǚ

成语解释:脚大鞋小,切断脚趾去适应鞋子的大小。比喻勉强凑合或无原则的迁就。

成语出处:刘师培《<古书疑义举例>补》:“若强为之解,徒见其截趾适履耳。”

详细解释

鉴貌辨色

jiàn mào biàn sè

成语解释:观察和辨识人的容颜神色,指善于观察别人脸色,以求取悦于人。

成语出处: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守清禅师》:“僧曰:‘争知某甲不肯?’师曰:‘鉴貌辨色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俭以养廉

jiǎn yǐ yǎng lián

成语解释: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作风和风气。

成语出处:三国 蜀 诸葛亮《诫子书》:“夫君子之行,静以养身,俭以养德。”

详细解释

救经引足

jiù jīng yǐn zú

成语解释:经:自缢,上吊;引:拉;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。比喻做的事与愿望相违背。

成语出处:荀况《荀子 仲尼》:“志不免乎奸心,行不免乎奸道,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,辟之是犹伏而咶天,救经而引其足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竞今疏古

jìng jīn shū gǔ

成语解释:指厚今薄古。

成语出处: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 通变》:“何则?竞今疏古,风味气衰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绝长补短

jué cháng bǔ duǎn

成语解释:绝:切断。把长的部分切下来;补充短的。指用多余的来弥补不足。比喻事物长短相济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今滕,绝长补短,将五十里也,犹可以为善国。”

详细解释

举枉措直

jǔ wǎng cuò zhí

成语解释:举:选拔,任用;枉:弯曲,比喻邪恶的人;措:罢黜;直:正直,比喻正直的人。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举枉错诸直,则民不服。”

详细解释

急脉缓灸

jí mài huǎn jiù

成语解释:比喻用和缓的办法应付急事。也比喻诗文在进行中,故意放松一笔,以造成抑扬顿挫之势。

成语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5回:“要不急脉缓受,且把邓翁的话撇开,先治他这个病源,只怕越说越左。”

详细解释

降心相从

jiàng xīn xiāng cóng

成语解释:委屈自己的意愿;放弃成见;服从别人。

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二十八年》:“天祸卫国,君臣不协,以及此忧也。今天诱其衷,使皆降心以相从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见貌辨色

jiàn mào biàn sè

成语解释:根据对方的脸色、表情行事。

成语出处: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那鸨儿是老积年,见貌辨色,见秦重恁般装束。”

详细解释

降格以求

jiàng gé yǐ qiú

成语解释:降:降低;格:规格;标准。降低标准来寻求或要求。指不坚持原来的要求和标准。

成语出处:鲁迅《坟 灯下漫笔》:“那么到亲戚朋友那里借现钱去罢,怎么会有?于是降格以求,不讲爱国了,要外国银行的钞票。”

详细解释

久惯牢成

jiǔ guàn láo chéng

成语解释:比喻深于世故。

成语出处: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46回:“你还说你不久惯牢成。”

详细解释

举要删芜

jǔ yào shān wú

成语解释:要:主要部分。芜:杂乱。选取重要的,删除杂乱的、没有条理的。多指写文章时应抓住重点。

成语出处:宋·王谠《唐语林·政事上》:“岑文本谓人曰:‘吾见周论事多矣,援引事类,扬榷古今,举要删芜,会文切理。一字不可加,也不可减。听之靡靡,令人忘倦。”

详细解释

旧调重弹

jiù diào chóng tán

成语解释:旧调:陈旧的调子。陈旧的调子又重新弹奏。比喻把过去的主张或陈旧的议论、说法重新搬出来。

成语出处:朱自清《回来杂记》:“北平早就被称为‘大学城’和‘文化城’,这原是旧调重弹,不过似乎弹得更响了。”

详细解释

举直措枉

jǔ zhí cuò wǎng

成语解释:举:选拔,任用;枉:弯曲,比喻邪恶的人;错:废置,罢黜;直:笔直,比喻正直的人。选用贤者,罢黜奸邪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举直错诸枉,则民服。”

详细解释

金科玉条

jīn kē yù tiáo

成语解释:科、条:法律条文。原指完美的法律条文。后指不能更改、必须遵守的信条。

成语出处:汉·扬雄《剧秦美新》:“懿律嘉量,金科玉条。”

详细解释

海底捞月

hǎi dǐ lāo yuè

成语解释:也作“水中捞月”、“海中捞月”。捞:捞取。从海中捞月亮。形容做事白费力气;根本达不到目的。

成语出处: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7卷:“先前的两个轿夫,却又不知姓名住址,有影无踪,海中捞月,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在别处去了。”

详细解释

讳疾忌医

huì jí jì yī

成语解释:讳:忌讳;疾:疾病;忌:怕。有病不肯说;又怕见医生;不愿医治。比喻掩饰缺点;不愿改正。

成语出处:宋 周敦颐《周子通书 过》:“今人有过,不喜人规,如护疾而忌医,宁灭其身而无悟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画地为牢

huà dì wéi láo

成语解释:牢:牢狱。在地上画圈;囚人于内;作为牢狱。后喻指仅在一定的小范围内活动。

成语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故有画地为牢,势不可入,削木为吏,议不可对,定计于鲜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好好先生

hǎo hǎo xiān shēng

成语解释:指不坚持原则;对谁也不敢或不愿得罪的人。

成语出处:元 无名氏《水仙子 冬》曲:“只不如胡卢兄弟每日相逐趁,到能够吃肥羊饮巨觥,得便宜是好好先生。”

详细解释

化整为零

huà zhěng wéi líng

成语解释:把一个整体分成许多零散部分。

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四章:“上海成为孤岛之后,他们化整为零,装着难民的孩子逃了出来。”

详细解释

混淆视听

hùn xiáo shì tīng

成语解释:故意用假象或谎话迷惑人;使人产生错觉;不易分辨真伪和是非。

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九章:“显示出一种极左的面貌,来忧乱阵容,混淆视听。”

详细解释

胡服骑射

hú fú qí shè

成语解释:胡: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数民族。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,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、射箭等武艺。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·赵策二》:“今吾(赵武灵王)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。”

详细解释

和而不同

hé ér bù tóng

成语解释:和:和睦;同:苟同;无原则地附和。与人和睦相处;但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苟同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路》: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”

详细解释

火中取栗

huǒ zhōng qǔ lì

成语解释:偷取炉火里烤熟的栗子。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;自己上了当;却一无所得。

成语出处: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 封丹的寓言《猴子与猫》载: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,栗子让猴子吃了,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

详细解释

好高骛远

hào gāo wù yuǎn

成语解释:好:喜欢;骛:从事;追求。喜欢高的;追求远的。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。

成语出处:《宋史 道学传一 程灏》:“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,卒无成焉。”

详细解释

和光同尘

hé guāng tóng chén

成语解释:和;同:一起;混同;光:荣耀;尘:尘俗。指把光荣与尘浊同样看待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和其光,同其尘。”

详细解释

画虎类犬

huà hǔ lèi quǎn

成语解释:画虎画得像只狗。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;弄得不伦不类。

成语出处:唐 刘知幾《史通 六家》:“观其所述乃似《孔子家语》、临川《世说》,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混淆是非

hùn xiáo shì fēi

成语解释:把对的说成错的;把错的说成对的。比喻故意制造混乱;使是非不清。

成语出处:清 陶曾佑《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》:“锢蔽见闻,淆混是非。”

详细解释

混淆黑白

hùn xiáo hēi bái

成语解释:混淆:混杂不清;使界限模糊。把黑的白的故意搅在一起。指有意制造混乱以颠倒是非。

成语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杨震传》:“白黑溷淆,清浊同源。”

详细解释

画虎不成

huà hǔ bù chéng

成语解释:画老虎画不好(画得像只狗)。比喻好高骛远;一无所成;反贻笑柄。

成语出处:东汉 班固《东观汉记》:“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;效杜季良而不成,陷为天下轻薄子,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含垢藏疾

hán gǒu cáng jí

成语解释:本谓应有包容的气量,后转用以指包容坏人坏事。

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五年》:“谚曰:‘高下在心,川泽纳污,山薮藏疾,瑾瑜匿瑕。国君含垢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毫厘千里

háo lí qiān lǐ

成语解释:毫、厘: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。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,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。

成语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保傅》:“《易》曰:‘正其本,万物理,失之毫厘,差之千里,故君子慎始也’”

详细解释

毫厘不爽

háo lí bù shuǎng

成语解释:毫:细毛;发:头发;爽:差错。形容一点不差。

成语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邑人》:“呼邻问之,则市肉方归。言其片数斤数,毫发不爽。”

详细解释

含垢纳污

hán gòu nà wū

成语解释:垢、污:脏垢;污秽。心里忍受着羞耻和污辱。本指国君应当有容忍耻辱和诬枉的气度。后指有容忍耻辱的度量;也转用以形容秽恶聚集之处;或包容坏人坏事。

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五年》:“谚曰:‘高下在心,川泽纳污,山薮藏疾,瑾瑜匿瑕。国君含垢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黑白混淆

hēi bái hùn xiáo

成语解释:把黑的说成白的,将白的说成黑的。比喻故意颠倒是非,制造混乱。

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·杨震传》:“白黑溷淆,清浊同源。”

详细解释

化零为整

huà líng wéi zhěng

成语解释:把零散的部分集中为一个整体。
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》第四章:“集中使用兵力,即所谓‘化零为整’的办法,多半是在敌人进攻之时为了消灭敌人而采取的。”

详细解释

壶中日月

hú zhōng rì yuè

成语解释:旧指道家悠闲清静的无为生活。

成语出处:唐 李白《下途归石门旧居》诗:“何当脱屣谢时去,壶中别有日月天。”

详细解释

晦迹韬光

huì jì tāo guāng

成语解释:晦、韬:隐藏;迹:踪迹;光:指才华。指将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,不使外露。

成语出处:元 王仲元《江儿水 叹世》:“竹冠草鞋粗布衣,晦迹韬光计。”

详细解释

毫发不爽

háo fà bù shuǎng

成语解释:毫发:细发和头发;爽:差错。形容一丝一毫都不差。也作“毫厘不爽”。

成语出处:明 李贽《观音问 答自信》:“悭贪者报以饿狗,毒害者报以虎狼,分厘不差,毫发不爽。”

详细解释

厚古薄今

hòu gǔ bó jīn

成语解释:在学术上重视、推崇古代的;轻视、鄙薄现代的。多用于学术研究方面。

成语出处:宋 米芾《宝晋英光集 蚕赋》:“由斯而言,则予之功,非欲厚古而薄今,时之异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含垢忍辱

hán gòu rěn rǔ

成语解释:含:包容;垢:通“诟”;耻辱。指容忍耻辱。

成语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曹世叔妻传》:“有善莫名,有恶莫辞,忍辱含垢,常若畏惧。”

详细解释

画地而趋

huà dì ér qū

成语解释:趋:疾走。只在规定的范围内行动。比喻不知变通。

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人世间》:“已乎已乎,临人以德;殆乎殆乎,画地而趋。”

详细解释

成语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