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子的成语

共 379 个成语

睟面盎背

suì miàn àng bèi

成语解释:指德性表现于外,而有温润之貌,敦厚之态。指有德者的仪态。

成语出处: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君子所性,仁义利智根於心。其生色也,睟然见於面,盎於背,施於四体,四体不言而喻。”

详细解释

左右逢原

zuǒ yòu féng yuán

成语解释: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资之深,则取之左右逢其原。”原谓学问工夫到家后,则触处皆得益。后以“左右逢原”泛指做事得心应手。

成语出处: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资之深,则取之左右逢其原。”《朱子语类》卷一百三十九:“前辈作文者,古人有名文字皆模拟作一篇,故后有作时,左右逢原。”

详细解释

尊贤使能

zūn xián shǐ néng

成语解释:尊重有贤德的人,任用有才能的人。

成语出处: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 孟子曰:‘ 尊贤使能,俊杰在位,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罪人不孥

zuì rén bù nú

成语解释:孥:妻与子女的统称。谓治罪止于本人,不累及妻和子女。

成语出处:《孟子 梁惠王》:“泽梁无禁,罪人不孥。”

详细解释

邹衍谈天

zōu yǎn tán tiān

成语解释:《史记·孟子荀卿列传》:“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;奭也文具难施……故齐人颂曰:‘谈天衍,雕龙奭。’”后因以“邹衍谈天”喻善辩。邹,通“驺”。

成语出处:《史记·孟子荀卿列传》:“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;奭也文具难施……故齐人颂曰:‘谈天衍,雕龙奭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众楚群咻

zhòng chǔ qún xiū

成语解释:指众多的楚国人共同来喧扰。后指众多外来的干扰。

成语出处:语出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一齐人傅之,众楚人咻之,虽日挞而求其齐也,不可得矣。”

详细解释

运之掌上

yùn zhī zhǎng shàng

成语解释:运:运动,运转。运转于手掌之上。比喻极其容易。

成语出处: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;天下可运于掌。”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以不忍人之心,行不忍人之政,治天下可运之掌上。”

详细解释

源源而来

yuán yuán ér lái

成语解释:源源:水流不断的样子。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故源源而来。”

详细解释

源源不绝

yuán yuán bù jué

成语解释:源源:水流不断的样子。形容接连不断。

成语出处: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欲常常而见之,故源源而来。”

详细解释

渊鱼丛爵

yuān yú cóng jué

成语解释: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故为渊驱鱼者,獭也;为丛驱爵者,鹯也;为汤武驱民者,桀与纣也。”后以“渊鱼丛爵”比喻为政不善,结果驱使人民投向敌方。

成语出处: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故为渊驱鱼者,獭也;为丛驱爵者,鹯也;为汤武驱民者,桀与纣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与民同乐

yǔ mín tóng lè

成语解释:原指君王施行仁政,与百姓休戚与共,同享欢乐。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,共享幸福。

成语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下·庄暴见孟子》:“今王四猎于此,百姓闻王车马之音,见羽旄之美,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:‘吾王庶几无疾病与,何以能田猎也?’此无他,与民同乐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逾墙钻隙

yú qiáng zuān xì

成语解释:越墙、钻洞。指对女子作挑逗行为,借指男女偷情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钻穴隙相窥,逾墙相从,则父母国人皆贱之。”

详细解释

逾墙钻穴

yú qiáng zuàn xué

成语解释:亦作“逾墙钻蠙”。亦作“逾墙窥蠙”。语本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不待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钻穴蠙相窥,逾墙相从,则父母国人皆贱之。”后以“逾墙钻穴”指男女偷情。

成语出处:语出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不待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钻穴隙相窥,逾墙相从,则父母国人皆贱之。”

详细解释

逾墙窥隙

yú qiáng kuī xì

成语解释:指男女偷情。

成语出处:语出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不待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钻穴隙相窥,逾墙相从,则父母国人皆贱之。”

详细解释

于今为烈

yú jīn wéi liè

成语解释:某件事过去已经有过,现在更加厉害。

成语出处:鲁迅《华盖集 论辩的魂灵》:“党同伐异之风,于今为烈。”

详细解释

幼学壮行

yòu xué zhuàng xíng

成语解释:幼时勤于学习,壮年施展报负。

成语出处:《孟子 梁惠王二》:“夫人幼而学之,壮而欲行之。”

详细解释

用夏变夷

yòng xià biàn yí

成语解释:夏,诸夏,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;夷,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。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。

成语出处: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吾闻用夏变夷者,未闻变于夷者。”

详细解释

引首以望

yǐn shǒu yǐ wàng

成语解释:抬头远望。形容殷切盼望。

成语出处: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如有不嗜杀人者,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。”《新五代史 唐臣传 郭崇韬》:“况今大号已建,自河以北,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。”

详细解释

以文害辞

yǐ wén hài cí

成语解释:谓拘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的意义。

成语出处: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故说《诗》者,不以文害辞,不以辞害志。以意逆志,是为得之。”朱熹集注:“文,字也。辞,语也……言说《诗》之法,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义,不可以一句而害设辞之志。”

详细解释

以叔援嫂

yǐ shū yuán sǎo

成语解释: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淳于髡曰:‘男女授受不亲,礼与?’孟子曰:‘礼也。’曰:‘嫂溺,则援之以手乎?’曰‘嫂溺不援,是豺狼也。男女授受不亲,礼也;嫂溺援之以手者,权也。’”后以“以叔援嫂”谓权宜行事。

成语出处: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淳于髡曰:‘男女授受不亲,礼与?’孟子曰:‘礼也。’曰:‘嫂溺,则援之以手乎?’曰‘嫂溺不援,是豺狼也。男女授受不亲,礼也;嫂溺援之以手者,权也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以力服人

yǐ lì fú rén

成语解释:服:制服。用强力使人服从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以力服人者,非心服也,力不赡也;以德服人者,中心悦而诚服也,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一肢半节

yī zhī bàn jié

成语解释: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。

成语出处:明·袁宗道《读孟子》:“三代而下,市鲜中行,得乡愿之一肢半节,皆足以成世。”

详细解释

言近指远

yán jìn zhǐ yuǎn

成语解释:见“言近旨远”。

成语出处:语出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言近而指远者,善言也。”孙奭疏:“言辞之近而指意远者,乃为善言者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言不顾行

yán bù gù xíng

成语解释: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。

成语出处: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言不顾行,行不顾言。”

详细解释

血气之勇

xuè qì zhī yǒng

成语解释:指凭一时感情冲动产生的勇气。

成语出处: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夫子过孟贲远矣。”宋 朱熹集注:“孟贲血气之勇。”

详细解释

胁肩谄笑

xié jiān chǎn xiào

成语解释:耸起双肩;做出谄媚的笑容。形容巴结奉承别人的丑态。胁肩:耸肩;形容恭敬的样子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胁肩谄笑,病于夏畦。”

详细解释

遂非文过

suì fēi wén guò

成语解释:饰非文过。掩饰错误和过错。

成语出处:汉荀悦《汉纪 昭帝纪》:“遂非文过,知而不改。”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今之君子,岂徒顺之,又从为之辞。”

详细解释

食箪浆壶

shí dān jiāng hú

成语解释:为欢迎所拥护的军队,用箪盛饭,用壶盛水,进行犒劳。语本《孟子 梁惠王下》:“箪食壶浆,以迎王师。”

成语出处:语出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箪食壶浆,以迎王师。”

详细解释

神州赤县

shén zhōu chì xiàn

成语解释:战国时齐人邹衍称华夏之地为“赤县神州”。见《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》。唐刘禹锡《为京兆尹答于襄州第一书》:“盖神州赤县,尊有所厌,非他土之比。”后遂以“赤县神州”或“神州赤县”为中国的别称。

成语出处:战国时齐人邹衍称华夏之地为“赤县神州”。见《史记·孟子荀卿列传》。

详细解释

舍己就人

shě jǐ jiù rén

成语解释:舍:弃;就:顺。放弃自己的意见,服从众人的主张。

成语出处:《尚书 大禹谟》:“稽于众,舍己从人。”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大舜有大焉,善与人同,舍己从人,乐取于人以为善。”

详细解释

取诸宫中

qǔ zhū gōng zhōng

成语解释: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且许子何不为陶冶,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?”宫,古代对房屋的通称。后以“取诸宫中”谓取用于自己家中,极言其便利。

成语出处: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且许子何不为陶冶,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?”

详细解释

弃甲曳兵

qì jiǎ yè bīng

成语解释:弃:丢弃;甲:古时军人穿的铁片做成的护身衣;曳:拖着;兵:兵器。丢弃铠甲;拖着兵器。 形容打了败仗而狼狈逃窜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弃甲曳兵而走,或百步而后止,或五十步而后止。”

详细解释

拒人千里

jù rén qiān lǐ

成语解释:形容对人态度傲慢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下》:“诣诣之声音颜色,距人于千里之外。”

详细解释

胶鬲之困

jiāo gé zhī kùn

成语解释:胶鬲,商周时人,纣时因遭世乱,曾隐遁为商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胶鬲举于鱼盐之中。”后因以“胶鬲之困”指士人不在位而处于困难之境。

成语出处: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胶鬲举于鱼盐之中。”

详细解释

己溺己饥

jǐ nì jǐ jī

成语解释:亦作“己饥己溺”。语出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饥者,由己饥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”后因以“己溺己饥”或“己饥己溺”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,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
成语出处:语出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饥者,由己饥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毁瓦画墁

huǐ wǎ huà màn

成语解释:打碎屋瓦,涂灭已画好的田地界线。比喻一种无益不害的行为。

成语出处: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[孟子]曰:‘有人于此,毁瓦画墁,其志将以求食也,则子食之乎?’”赵岐注:“孟子言人但破碎瓦,画地则复墁灭之,此无用之为也,然而其意反欲求食,则子食乎?”

详细解释

孤寡鳏独

gū guǎ guān dú

成语解释:泛指没有劳动能力、无依无靠的人。

成语出处: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下》:“老而无妻曰鳏,老而无夫曰寡,老而无子曰独,幼而无父曰孤。此四者,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。”

详细解释

膏粱文绣

gāo liáng wén xiù

成语解释:指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。亦泛指精细贵重的东西。语本《孟子·告子上》“《诗》云:‘既醉以酒,既饱以德。’言饱乎仁义也,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;令闻广誉施于身,所以不原人之文绣也。”赵岐注:“膏粱,细粱如膏者也;文绣,绣衣服也。”

成语出处:语本《孟子 ·告子上》:“《诗》云:‘既醉以酒,既饱以德。’言饱乎仁义也,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;令闻广誉施于身,所以不原人之文绣也。”岐注:“膏粱,细粱如膏者也;文绣,绣衣服也。

详细解释

肥甘轻暖

féi gān qīng nuǎn

成语解释:见“肥甘轻暖”。

成语出处:语出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为肥甘不足於口与?轻暖不足於体与?”

详细解释

顿开茅塞

dùn kāi máo sè

成语解释:头脑本来像被茅草堵塞住;忽然被打开了。比喻因受启发而忽然心思开朗;明白了道理或消除了疑团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山径之蹊间,介然用之而成路;为间不用,则茅塞之矣;今茅塞子之心矣。”

详细解释

断杼择邻

duàn zhù zé lín

成语解释: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,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;孟母三迁居处,选择良好的环境,来影响孟子的成长。

成语出处:汉 刘向《列女传 母仪传》:“孟子之少也,既学而归,孟母方绩,问曰:'学何所至矣?'孟子曰:'自若也。'孟母以刀断其织。孟子惧而问其故,孟母曰:'子之学,若吾断斯织也。'”

详细解释

断织之诫

duàn zhī zhī jiè

成语解释:孟子的母亲用割断织布机上的纱,使机上的纱不能成布的损失来告诫中途放弃学业的儿子。后用这个故事告诫中途辍学的人。

成语出处:汉 刘向《列女传 母仪传》:“孟子之少也,既学而归,孟母方绩,问曰:'学何所至矣?'孟子曰:'自若也。'孟母以刀断其织。孟子惧而问其故,孟母曰:'子之学,若吾断斯织也。'”

详细解释

丢盔抛甲

diū kuī pāo jiǎ

成语解释:见“丢盔卸甲”。

成语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弃甲曳兵而走,或百步而后止,或五十步而后止。”

详细解释

丢盔弃甲

diū kuī qì jiǎ

成语解释:盔:作战时用的金属防护帽;甲:作战时穿的金属防护衣。为了逃命;把盔和甲都丢掉了。形容打败仗时逃命的狼狈情形。

成语出处:杜鹏程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三章:“他在办公室里被各种意外情况搞得丢盔弃甲,狼狈不堪的样子。”

详细解释

倒悬之危

dào xuán zhī wēi

成语解释:倒悬:象人被倒挂着一样。比喻处境极端困难。

成语出处: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当今之时,万乘之国,行仁政,民之悦之,如解倒悬也。

详细解释

丛雀渊鱼

cóng què yuān yú

成语解释:比喻不行善政,等于把老百姓赶到敌人方面去。语本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为渊驱鱼者,獭也;为丛驱爵(雀)者,鹯也;为汤武驱民者,桀与纣也。”

成语出处:语出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为渊驱鱼者,獭也;为丛驱爵(雀)者,鹯也;为汤武驱民者,桀与纣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从头到尾

cóng tóu dào wěi

成语解释:见“从头至尾”。

成语出处:《朱子全书·孟子三》:“是金声底,从头到尾只是金声;是玉声底,从头到尾只是玉声;是丝竹之声,从头到尾只是丝竹之声。”

详细解释

绰有余裕

chuò yǒu yú yù

成语解释:形容态度从容,不慌不忙的样子。后也指能力、财力足够而有剩余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我无官守,我无言责也,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?”

详细解释

赤县神州

chì xiàn shén zhōu

成语解释:中国的别称。

成语出处:金 元好问《四哀诗 李钦叔》:“赤县神州坐陆沉,金汤非粟祸侵寻。”

详细解释

不为已甚

bù wéi yǐ shèn

成语解释:已甚:过分。不做过分的事,要适可而止。多指对人的谴责或处罚要适可而止。

成语出处: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下》:“仲尼不为已甚者。”朱熹集注:“己,犹太也。杨氏曰:‘言圣人所为,本分之外,未加毫末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变贪厉薄

biǎn tān lì bó

成语解释:指改变、劝勉贪图财利、行为轻薄的人使之廉洁忠厚。

成语出处: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圣人百世之师也,伯夷、柳下惠是也。”宋 孙奭疏:“此章言伯夷、柳下惠变贪厉薄,千载闻之,犹有感激。”

详细解释

避之若浼

bì zhī ruò měi

成语解释:指躲避惟恐不及,生怕沾污了自身。

成语出处: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推恶恶之心,思与乡人立,其冠不正,望望然去之,若将浼也。”赵岐注:“与乡人立,见其冠不正,望望然,惭愧之貌也,去之恐其污己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百世师

bǎi shì shī

成语解释:品德学问可以做为百代的表率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圣人,百世之师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一人敌

yī rén dí

成语解释:指匹夫之勇,止足以敌一人。

成语出处:语出《孟子 梁惠王下》:“夫抚 剑疾视,曰:‘彼恶敢当我哉!’此匹夫之勇,敌一人者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饥者易为食,渴者易为饮

jī zhě yì wéi shí,kě zhě yì wéi yǐng

成语解释:饥饿的人什么食物都可以吃,口渴的人什么饮品都可以喝。比喻需要急迫的人容易满足。

成语出处: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饥者易为食,渴者易为饮。”

详细解释

明察秋毫,不见舆薪

míng chá qiū háo,bù jiàn yú xīn

成语解释:目光敏锐,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,而看不到一车柴草。比喻为人精明,只看到小节,看不到大处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,则王许之乎?”

详细解释

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

dé dào duō zhù,shī dào guǎ zhù

成语解释:道:道义;寡:少。站在正义方面,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;违背正义,必陷于孤立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;多助之至,天下顺之。”

详细解释

不以规矩,不成方圆

bù yǐ guī jǔ,bù chéng fāng yuán

成语解释:规:圆规;矩:曲尺。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。

成语出处: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离娄之明,公输子之巧,不以规矩,不成方圆。”

详细解释

为渊驱鱼,为丛驱爵

wèi yuān qū yú,wèi cóng qū jué

成语解释:比喻为政不善,人心涣散,使百姓投向敌方。爵,通“雀”。

成语出处:语出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为渊驱鱼者,獭也;为丛驱爵者,鹯也;为汤武驱民者,桀与纣也。”《晋书 段灼传》引作“为川驱鱼,为薮驱雀”。

详细解释

拒人于千里之外

jù rén yú qiān lǐ zhī wài

成语解释:形容态度傲慢,坚决拒绝别人,或毫无商量余地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下》:“距人于千里之外。”

详细解释

尽信书不如无书

jìn xìn shū bù rú wú shū

成语解释: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。

成语出处:语出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尽信书,则不如无书。吾于武成,取二三策而已矣。”宋 陆九渊《政之宽猛孰先论》:“鸣呼,尽信书不如无书。”

详细解释

顾左右而言他

gù zuǒ yòu ér yán tā

成语解释:看看两旁的人而谈起别的事情。形容不能正面回答问题而支吾其词的样子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下》:“曰:‘四境之内不治,则如之何?’王顾左右而言他。”

详细解释

五十步笑百步

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

成语解释: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。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,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弃甲曳兵而走,或百步而后止,或五十步而后止。以五十步笑百步,则何如?”

详细解释

天时地利人和

tiān shí dì lì rén hé

成语解释: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,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。

成语出处: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”《孙膑兵法 月战》: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三者不得,虽胜有殃。”

详细解释

二者不可得兼

èr zhě bù kě dé jiān

成语解释:两项之中只能得其一,不能兼而有之。

成语出处: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鱼,我所欲也;熊掌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鱼而取熊掌者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居移气,养移体

jū yí qì,yǎng yí tǐ

成语解释:指地位和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,奉养可以改变人的体质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居移气,养移体,大哉居乎!夫非尽人之子与?”

详细解释

此一时,彼一时

cǐ yī shí,bǐ yī shí

成语解释:此:这;彼:那。时间不同,情况有了变化,不能相提并论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彼一时,此一时也。五百年必有王者兴,其间必有名世者。”

详细解释

彼一时,此一时

bǐ yī shí,cǐ yī shí

成语解释:那是一个时候,现在又是一个时候。表示时间不同,情况有了变化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彼一时,此一时也。五百年必有王者兴,其间必有名世者。”

详细解释

春秋无义战

chūn qiū wú yì zhàn

成语解释: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。也泛指非正义战争。

成语出处: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孟子曰:‘春秋无义战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富贵不能淫

fù guì bù néng yín

成语解释:富:有钱;贵:旧指官位高;淫:迷惑、诱使腐化堕落。指不为金钱和权位所迷惑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谓大丈夫。”

详细解释

救民于水火

jiù mín yú shuǐ huǒ

成语解释:把人民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。

成语出处: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 “救民于水火之中,取其残而已矣。”

详细解释

不以辞害志

bù yǐ cí hài zhì

成语解释:辞:文辞;志:作品的思想内容。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。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。

成语出处: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故说《诗》者不以文害辞,不以辞害志。”

详细解释

大旱望云霓

dà hàn wàng yún ní

成语解释:云霓:下雨的征兆。好象大旱的时候盼望寸水一样。比喻渴望解除困境。

成语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民望之,若大旱之望云霓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心之官则思

xīn zhī guān zé sī

成语解释:心:古人以为心是思维器官,所以把思想的器官、感情等都说做心,现指脑筋;官:官能,作用。脑筋的官能就是思维。

成语出处: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心之官则思,思则得之,不思则不得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无敌于天下

wú dí yú tiān xià

成语解释:天下都没有对手。形容力量强大无比。

成语出处: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无敌于天下者,天吏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自暴自弃

zì bào zì qì

成语解释:自己糟蹋自己;自己鄙弃自己。形容不知自爱;甘于落后。暴;糟蹋;弃:鄙弃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自暴者,不可与有言也;自弃者,不可与有为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斩钉截铁

zhǎn dīng jié tiě

成语解释:斩:砍断;截:切断。砍断钉子切断铁。比喻做事;说话坚决果断。

成语出处: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洪州云居道膺禅师》:“师谓众曰:‘学佛法底人,如斩钉截铁始得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自以为是

zì yǐ wéi shì

成语解释:自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。形容主观、不虚心。(为:认为;是:对;正确)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众皆悦之,自以为是。”

详细解释

专心致志

zhuān xīn zhì zhì

成语解释:心里很专一;注意力集中。致:极尽;志:心意;志趣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今夫弈之为数,小数也,不专心致志,则不得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自怨自艾

zì yuàn zì yì

成语解释:原指自己悔恨;自己改正。现形容悔恨交加。怨:悔恨;艾:割草;改正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太甲悔过,自怨自艾,于桐处仁迁义。”

详细解释

左右逢源

zuǒ yòu féng yuán

成语解释:到处都能碰到取之不尽的源泉。比喻做事、写作得心应手;应付自如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下》:“资之深,则取之左右逢其原。”

详细解释

知我罪我

zhī wǒ zuì wǒ

成语解释:形容别人对自己的毁誉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《春秋》,天子之事也。是故孔子曰:‘知我者,其惟《春秋》乎!罪我者,其惟《春秋》乎!’”

详细解释

至大至刚

zhì dà zhì gāng

成语解释:至:最,极。极其正大、刚强。

成语出处: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其为气也,至大至刚,以直养而无害,则塞于天地之间。”

详细解释

坐以待旦

zuò yǐ dài dàn

成语解释:旦:天亮。坐着等待天亮。比喻勤勉。

成语出处:《尚书 太甲上》:“先王昧爽丕显,坐以待旦,旁求俊彦。”

详细解释

再作冯妇

zài zuò féng fù

成语解释:再作:重做;冯妇:人名。比喻再干旧行业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望见冯妇,趋而迎之。冯妇攘臂下车,众皆悦之。”

详细解释

知人论世

zhī rén lùn shì

成语解释: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。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,议论世事的得失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下》:“颂其诗,读其书,不知其人可乎?是以论其世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钻穴逾墙

zuān xué yú qiáng

成语解释:穴:洞。逾:越过。钻洞爬墙。旧时常比喻违背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的青年男女自由相恋的行为。后也指男女偷情或小偷行窃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不待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钻穴隙相窥,逾墙相从,则父母国人皆贱之。”

详细解释

坐于涂炭

zuò yú tú tàn

成语解释:涂炭:比喻污浊的地方。坐在泥涂、炭灰上。比喻处于不干净的环境,自身也被玷污。

成语出处: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立于恶人之朝,与恶人言,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。”

详细解释

坐而待旦

zuò ér dài dàn

成语解释:旦:天亮。坐着等天亮。比喻心情迫切。

成语出处:《尚书 太甲上》:“先王昧爽,丕显,坐以待旦。”《孟子 离娄下》:“仰而思之,夜以继日;幸而得之,坐以待旦。”

详细解释

造言生事

zào yán shēng shì

成语解释:捏造虚言以挑起事端。

成语出处: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好事者为之也。”宋·朱熹集注:“好事,谓喜造言生事之人也。”清·张南庄《何典》第二回:“只消说他造言生事,顶名告他一状,不怕不拿大锭大帛出来买静求安。”

详细解释

沾沾自好

zhān zhān zì hǎo

成语解释:犹言沾沾自喜。

成语出处:明·袁宗道《读〈孟子〉》:“好善与强知虑多闻识正相违,强知多闻必沾沾自好。”

详细解释

源源不断

yuán yuán bù duàn

成语解释:源源:水流不断的样子。形容连续不断。

成语出处: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欲常常而见之,故源源而来。”

详细解释

易如反掌

yì rú fǎn zhǎng

成语解释:像翻转手掌一样;比喻做事很容易。

成语出处:汉 枚乘《上书谏吴王》:“必若所欲为,危于累卵,难于上天;变所欲为,易如反掌,安于泰山。”

详细解释

有所作为

yǒu suǒ zuò wéi

成语解释:可以做事情;并能取得较大的成绩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下》:“人有不为也,而后可以有为。”

详细解释

夜以继日

yè yǐ jì rì

成语解释:以:用;拿;继:继续连接。用晚上的时间接上白天。形容日夜不停地工作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下》:“仰而思之,夜以继日。”

详细解释

以身殉职

yǐ shēn xùn zhí

成语解释:殉: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牺牲。为了忠于本职工作而牺牲。

成语出处:《梁书 韦粲传》:“谓仲礼曰:‘下官才非御侮,直欲以身殉职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揠苗助长

yà miáo zhù zhǎng

成语解释:揠:拔起。把苗拔起;以帮助其生长。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;急于求成;因而误了事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,芒芒然归,谓其人曰:‘今日病矣,予助苗长矣。’其子趋而往视之,苗则槁矣。”

详细解释

缘木求鱼

yuán mù qiú yú

成语解释:缘:顺着;木:树。沿着树干爬上树去捉鱼。比喻方法不对;徒劳无功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以若所为求若所欲,犹缘木而求鱼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一曝十寒

yī pù shí hán

成语解释:曝:晒。原意是说,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,晒一天,冻十天,也不可能生长。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,一时又懒散,没有恒心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,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,未有能生者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以邻为壑

yǐ lín wéi hè

成语解释:壑:山沟;大水塘。把邻国当作排泄本国洪水的深沟。比喻只顾自己的利益;把困难或灾祸转嫁给别人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下》:“子过矣,禹之治水,水之道也,是故禹以四海为壑。今吾子以邻国为壑,水逆行谓之泽水。泽水者,洪水也。仁人之所恶也,吾子过矣。”

详细解释

成语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