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成语

共 471 个成语

精贯白日

jīng guàn bái rì

成语解释:形容极端忠诚。

成语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武帝纪》:“君执大节,精贯白日,奋其武怒,运其神策。”

详细解释

捐躯赴难

juān qū fù nàn

成语解释:躯:身体。指舍弃生命,奔赴国难。

成语出处:三国·魏·曹植《白马篇》:“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。”

详细解释

画饼充饥

huà bǐng chōng jī

成语解释:画个饼子以解饥饿。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惠。也比喻借空想安慰自己。

成语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卢毓传》:“选举莫取有名,名如画地作饼,不可啖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魂不守舍

hún bù shǒu shè

成语解释:舍:住宅;指人的躯体。灵魂离开了躯体。形容精神恍惚、心神不定。也形容惊恐万分。

成语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管辂传》裴松之注引三国 魏 管辰《管辂别传》:“何之视侯,则魂不守宅,血不华色,精爽烟浮,容若槁木,谓之鬼幽。”

详细解释

货赂公行

huò lù gōng xíng

成语解释:赂;贿赂;用金钱、财物收买别人;进行不正当活动的行为;公行:公开做。公开以财货行贿受贿。

成语出处:《魏书》:“三公倾邪,皆希世见用,货赂并行,强者为怨,不见举奏,弱者守道,多被陷毁。”

详细解释

缓兵之计

huǎn bīng zhī jì

成语解释:缓:延缓。指作战时延缓对方进兵的计策。借指使事态暂时缓和同时积极设法应付的策略。

成语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99回:“孔明用缓兵之计,渐退汉中,都督何故怀疑,不早追之?”

详细解释

含蓼问疾

hán liǎo wèn jí

成语解释:蓼:一种苦味水草。不顾辛苦,慰问疾病。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,跟百姓同甘共苦。

成语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》:“吾何忍弃去。”裴松之注引晋 习凿齿曰:“观其所以结物情者,岂徒投醪抚寒,含蓼问疾而已哉?”

详细解释

弘毅宽厚

hóng yì kuān hòu

成语解释:弘毅:意志坚强,志向远大。志向远大而待人宽大厚道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蜀志·先主(刘备)传评》:“先主之弘毅宽厚,知人待士,疬有高祖之风,英雄之器焉。”

详细解释

虎体熊腰

hǔ tǐ xióng yāo

成语解释:形容身材魁梧,体格健壮。

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回:“为首一将,生得广额阔面,虎体熊腰;吴郡富春人也,姓孙,名坚,字文台,乃孙武子之后。”

详细解释

撼天震地

hàn tiān zhèn dì

成语解释:撼:摇动;震:震动。震动了天地。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 魏志 文帝纪》裴松之注:“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,大行皇帝崩,呜呼哀哉!于时天震地骇。《水经注 河水》:“涛涌波襄,雷奔电泄,震天动地。”

详细解释

户枢不朽

hù shū bù xiǔ

成语解释:户枢:门的转轴;朽:腐烂,败坏。经常转动的门轴就不会朽坏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 吴普传》:“动摇则谷气得消,血脉流通,病不得生,譬有户枢不朽是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荒淫无道

huāng yín wú dào

成语解释:荒淫:淫乱无度,贪恋酒色。无道:不讲或不行道义。多指君主生活糜烂,重用奸佞,残害忠良,奴役百姓。

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九回:“今主上荒淫无道,亵近娼优,听信谗言,闭塞贤路:其罪甚于汉之昌邑,不能主天下。吾谨按伊尹、霍光之法,别立新君,以保社稷,以安天下,如何?”

详细解释

顾名思义

gù míng sī yì

成语解释:顾:看;名:指人或事物的称呼;义:意义;含义。看到名称就可联想到它的含义。

成语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王昶传》:“故以玄默冲虚为名,欲使汝曹顾名思义,不敢违越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刮目相看

guā mù xiāng kàn

成语解释:去掉旧的看法;用新眼光看待。

成语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》:“遂拜蒙母,结友而别”裴松之注引《江表传》: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”

详细解释

诡计多端

guǐ jì duō duān

成语解释:诡计:欺诈的计谋;端:事物的另一头;一方面。狡诈的计谋是多方面的。形容坏主意很多。

成语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7回:“绪曰:‘维诡计多端,诈取雍州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刮目相待

guā mù xiāng dài

成语解释:刮目:擦眼睛,表示用新眼光看人。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,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吴志·吕蒙传》注引《江表传》: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”

详细解释

光阴荏苒

guāng yīn rěn rǎn

成语解释:荏苒: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。指时间渐渐地过去了。

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七回:“玄德回新野之后,光阴荏苒,双是新春。”

详细解释

感恩戴德

gǎn ēn dài dé

成语解释:感激别人的恩德。戴:尊敬;推崇。

成语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骆统传》:“今皆感恩戴义,怀欲报之心。”

详细解释

改操易节

gǎi cāo yì jié

成语解释:改、易:改变。改变原来的操行和志向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吴志·黄盖传》:“自春讫夏,寇乱尽平,诸幽邃巴、醴、由、诞邑侯君长,皆改操易节,奉礼请见,郡境遂清。”

详细解释

肝心若裂

gān xīn ruò liè

成语解释:比喻极痛心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腾用伤悼,肝心若裂。”

详细解释

各为其主

gè wèi qí zhǔ

成语解释:各人为自己的主人效力。

成语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关羽传》:“彼各为其主,勿追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恭默守静

gōng mò shǒu jìng

成语解释:默:沉默;守:遵守,保持。恭恭敬敬地沉默,不讲话,保持肃静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蜀书·刘巴传》:“又自以归付非素,惧见猜嫌,恭默守静,退无私交,非公事不言。”

详细解释

骨肉至亲

gǔ ròu zhì qīn

成语解释:指关系最密切的亲属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魏书·鲜卑传》:“不如还我,我与汝是骨肉至亲,岂与仇等。”

详细解释

管窥筐举

guǎn kuī kuāng jǔ

成语解释:比喻学识浅陋,见闻不广。

成语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郤正传》:“夫人心不同,实若其面,子虽光丽,既美且艳,管窥筐举,守厥所见。”

详细解释

顾曲周郎

gù qǔ zhōu láng

成语解释:原指周瑜业于音乐。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。

成语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周瑜传》:“瑜少精意于音乐,虽三爵之后,其有阙误,瑜必知之,知之必顾,故时有人谣曰:‘曲有误,周郎顾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共为唇齿

gòng wéi chún chǐ

成语解释:比喻互相辅助。

成语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邓芝传》:“蜀有重险之固,吴有三江之阻,合此二长,共为唇齿,进可兼并天下,退可鼎足而立。”

详细解释

鼓角齐鸣

gǔ jiǎo qí míng

成语解释:鼓:战鼓;角:古代军队中的乐器,即号角。战鼓响,号角鸣。形容军队出击时的雄壮阵势。

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九回:“前面鼓角齐鸣,一彪军出,放过马谡,拦住张郃。”

详细解释

官轻势微

guān qīng shì wēi

成语解释:官位不够重要,势力也很小。

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十二回:“孙权虽有雄才,乃残汉骠骑将军、南昌侯之职,官轻则势微,尚有畏中原之心,若加以正位,则陛下一阶耳。”

详细解释

鬼神不测

guǐ shén bù cè

成语解释:测:猜想,估计。鬼神也预料不到。形容极其神奇奥妙。

成语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9回:“瑜骇然曰:‘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、鬼神不测之术!”

详细解释

国富民丰

guó fù mín fēng

成语解释:国家富有,民众富裕。

成语出处:三国·魏·曹植《七启》:“散乐移风,国富民康。”

详细解释

刮骨去毒

guā gǔ qù dú

成语解释:刮去深入至骨的毒性,彻底医治。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蜀志·关羽传》:“矢镞有毒,毒入于骨,当破肩作创,刮骨去毒,然后此患乃除耳。”

详细解释

甘冒虎口

gān mào hǔ kǒu

成语解释:谓甘愿冒着生命危险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袁绍传》“吾不用田丰言,果为所笑”裴松之注引晋·孙盛曰:“丰知绍将败,败则己必死,甘冒虎口以尽忠规,烈士之于所事,虑不存己。”

详细解释

感恩怀德

gǎn ēn huái dé

成语解释:感激别人的恩德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齐王芳传》“勇过聂政,功逾介子,可谓杀身成仁,释生取义者矣”南朝·宋·裴松之注:“古之舍生取义者,必有理存焉,或感恩怀德,投命无悔,或利害有机,奋发以应会,诏所称聂政、介子是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改曲易调

gǎi qǔ yì diào

成语解释:比喻改变策略或做法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蒋济传》:“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,公听并观,若事有未尽于理而物有未周于用,将改曲易调,远与黄唐角功,近昭武文之迹,岂近习而已哉!”

详细解释

改弦易张

gǎi xián yì zhāng

成语解释:犹改弦更张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休传论》:“休以旧爱宿恩,任用兴布,不能拔进良才,改弦易张,虽志善好学,何益救知己乎?”

详细解释

高才远识

gāo cái yuǎn shí

成语解释:才能高超,见识深远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和洽传》“清醇有鉴识”裴松之注引三国·魏·周斐《汝南先贤传》:“召陵谢子微,高才远识。”

详细解释

割恩断义

gē ēn duàn yì

成语解释:舍弃恩德,断绝道义。

成语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六回:“自桃园缔盟,誓以同死;今何中道相违,割恩断义?”

详细解释

公规密谏

gōng guī mì jiàn

成语解释:谓多方劝谏。公,公开;密,私下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桓阶传》:“时太子未定,而临菑侯植有宠,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,宜为储副,公规密谏,前后恳至。”

详细解释

躬耕乐道

gōng gēng lè dào

成语解释:躬:亲自;道:圣贤之道。亲自耕种,乐于信守圣贤之道。指过隐居生活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 魏书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》:“[胡]昭乃转居浑山中,躬耕乐道,以以经籍自娱。”

详细解释

贵极人臣

guì jí rén chén

成语解释:君主时代指大臣中地位最高的人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 吴书 孙林传》:“因缘肺腑,位极人臣。北魏 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 高阳王寺》:“贵极人臣,富兼山海,居止第宅,匹于帝宫。”

详细解释

反败为胜

fǎn bài wéi shèng

成语解释:扭转败局,变为胜利。

成语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6回:“将军在匆忙之中,能整兵坚垒,任谤任劳,使反败为胜,虽古之名将,何以加兹!”

详细解释

反戈一击

fǎn gē yī jī

成语解释:反:反转;调转;戈:古代的一种兵器;尖头横刃;长柄;像矛。调转矛头;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。比喻掉转方向;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。

成语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吾与杨军反戈击之。”

详细解释

犯颜苦谏

fàn yán kǔ jiàn

成语解释: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当面直言规劝

成语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6回:“今日公瑾怒责公覆,我等皆是他部下,不敢犯颜苦谏;先生是客,何故袖手旁观,不发一语?”

详细解释

翻然改图

fān rán gǎi tú

成语解释:迅速改变过来,另作打算。

成语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吕凯传》:“将军若能翻然改图,易迹更步,古人不难追,鄙土何足宰哉!”

详细解释

伏龙凤雏

fú lóng fèng chú

成语解释:伏龙:(卧龙)诸葛孔明。凤雏:庞士元。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,军事家。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裴松之注引《襄阳记》:“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。德操曰:‘儒生俗士,岂识时务?识时务者在乎俊杰。此间自有伏龙、凤雏。’备问为谁,曰:‘诸葛孔明、庞士元也。’

详细解释

法不徇情

fǎ bù xùn qíng

成语解释:法:法律;徇:偏私;情:人情,私情。法律不徇私情。指执法公正,不讲私人感情。

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二回:“居家为父子,受事为君臣,法不徇情,尔直深戒。”

详细解释

费力劳心

fèi lì láo xīn

成语解释:耗费气力和心思。

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二回:“吾为汝御敌,费力劳心。汝今积财吝赏,何以使士卒效命乎?”

详细解释

非池中物

fēi chí zhōng wù

成语解释:不是长期蛰居池塘中的小动物。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终究要做大事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瑜传》:“恐蛟龙得云雨,终非池中物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方寸已乱

fāng cùn yǐ luàn

成语解释:方寸:指心。心绪纷乱。

成语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回:“你们别吵!我此刻方寸已乱,等我定一定神再谈。”

详细解释

焚香礼拜

fén xiān lǐ bài

成语解释:焚香:点燃香火。礼拜:向尊敬的人或神灵行礼跪拜。烧香跪拜,以表尊敬服从之意。

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回:“却说玄德前军……所到之处,秋毫无犯,百姓扶老携幼,满路瞻观,焚香礼拜。”

详细解释

锋不可当

fēng bù kě dāng

成语解释:锋:锋芒,指刀剑的刃和尖;当:阻挡、承受。锋芒纯利,没有东西可以承受。形容气势极盛,不可阻挡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武帝纪》:“当有真人,起于梁沛之间,锋不可当。”

详细解释

防芽遏萌

fáng yá è méng

成语解释:错误或恶事在未显露时,即加以阻止、防范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 卷五十九 吴书 吴主五子传 孙奋传》:“大行皇帝览古戒今,防芽遏萌,虑于千载。”

详细解释

放鱼入海

fàng yú rù hǎi

成语解释:比喻放走敌人,留下祸根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演义》第四二回:“今刘备釜中之鱼,阱中之虎,若不就此时擒捉,如放鱼入海,纵虎归山矣。”

详细解释

飞砂转石

fēi shā zhuǎn shí

成语解释:同“飞沙走石”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吴志·陆胤传》:“风则折木,飞砂转石。”

详细解释

凤毛鸡胆

fèng máo jī dǎn

成语解释:凤的羽毛,鸡的胆子。比喻外表英武而实际怯弱。

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二回:“羊质虎皮功不就,凤毛鸡胆事难成。”

详细解释

封金挂印

fēng jīn guà yìn

成语解释:谓不受赏赐,辞去官职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演义》第二七回:“[曹操]因谓张辽曰:‘云长封金挂印,财贿不以动其心,爵禄不以移其志,此等人吾深敬之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丰功懿德

fēng gōng yì dé

成语解释:同“丰功茂德”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公孙度传》“诱呼鲜卑,侵扰北方”裴松之注引晋·王沈《魏书》:“自先帝初兴,爱暨陛下,荣渊累叶,丰功懿德,策名褒扬,辩著廊庙,胜衣举履,诵咏明文,以为口实。”

详细解释

反覆无常

fǎn fù wú cháng

成语解释:指变化不定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演义》第三三回:“操曰:‘袁谭小子,反覆无常,吾难准信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负阻不宾

fù zǔ bù bīn

成语解释:犹言负固不服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亮毗佐危国,负阻不宾。”

详细解释

二三其意

èr sān qí yì

成语解释:即三心二意。指心意不专一,反复无常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袁绍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汉晋春秋》:“是时外为御难,内实乞罪,既不见赦,而屠各二三其心,临阵叛戾。”

详细解释

恩威并重

ēn wēi bìng zhòng

成语解释: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鲂传》:“鲂在郡十三年卒,赏善罚恶,恩威并行。”

详细解释

恩威并行

ēn wēi bìng xíng

成语解释: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。

成语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周鲂传》:“鲂在郡十三年卒,赏善罚恶,恩威并行。”

详细解释

恩怨分明

ēn yuàn fēn míng

成语解释:恩:恩惠;怨:仇恨。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,毫不含糊。

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回:“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,欺强而不凌弱;恩怨分明,信义素著。”

详细解释

恩荣并济

ēn róng bìng jì

成语解释:恩荣:恩惠荣宠。济:调济。恩惠与荣耀两种手段一起施行。

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五回:“限之以爵,爵加则知荣,恩荣并济,上下有节,为治之道,于斯著矣。”

详细解释

二三其节

èr sān qí jié

成语解释:二三:指不专一。三心二意,没有一定的操守。形容心意不专,反复无常。

成语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》裴松之注引孙盛曰:“语曰弈者举棋不定犹不胜其偶,况量君之才否二三其节,可以推服强邻,囊括四海者乎?”

详细解释

恩威并用

ēn wēi bìng yòng

成语解释: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。现也指掌权者对手下人,同时用给以小恩小惠和给以惩罚的两种手段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 吴书 周鲂传》:“鲂在郡十三年卒,赏善罚恶,恩威并行。”

详细解释

大吉大利

dà jí dà lì

成语解释:非常吉祥、顺利。旧时用于占卜和祝福。

成语出处:巴金《家》:“老太爷因为觉群在堂屋里说了不吉利的话,便写了‘童言无忌,大吉大利’的红纸条,拿出来贴在门柱上。”

详细解释

单刀赴会

dān dāo fù huì

成语解释:原指三国名将关羽随身带一口大刀和少数随从在东吴参加宴会。后泛指只身或仅带少数人去参加有危险的约会。含有赞颂赴会者富有胆略的意思。

成语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66回:“吾来日驾小舟,只用亲随十余人,单刀赴会,看鲁肃如何近我!”

详细解释

荡气回肠

dàng qì huí cháng

成语解释:形容音乐或文辞婉转动人。也形容感情充沛而强烈。荡;摇荡。回;回旋。

成语出处:三国 魏 曹丕《大墙上蒿行》:“女娥长歌,声协宫商,感心动耳,荡气回肠。”

详细解释

丹青不渝

dān qīng bù yú

成语解释:丹、青:丹砂、青雘,是古代绘画中常用的两种颜料,不易褪色。始终不渝,光明显著。

成语出处:三国·魏·阮籍《咏怀》诗:“丹青著明誓,永世不相忘。”李善注:“丹青不渝,故以方誓。”

详细解释

读书三余

dú shū sān yú

成语解释:余:冬者岁之余,夜者日之余,阴雨者晴之余。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董遇传》云:“人有从学者,……从学者云,苦渴无日。遇言:‘当以三余。’或问:‘三余’之意。遇言:冬者岁之余,夜者日之余,阴雨者晴之余。”

详细解释

倒屣相迎

dào xǐ xiāng yíng

成语解释:屣:鞋。古人家居脱鞋席地而坐,争于迎客,将鞋穿倒。形容热情欢迎宾客。

成语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王粲传》:“贵重朝廷,常车骑填巷,宾客盈坐。闻粲在门,倒屣迎之。”

详细解释

淡泊明志

dàn bó míng zhì

成语解释:淡泊:生活俭朴;不追求名利;过宁静俭朴的生活以此表示自己的志趣。

成语出处:三国 蜀 诸葛亮《诫子书》:“夫君子之行,静以养身,俭以养德,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”

详细解释

等闲之辈

děng xián zhī bèi

成语解释:无足轻重的寻常人。等闲:寻常;一般。

成语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魏有邓艾,足智多谋,非等闲之辈。”

详细解释

大展经纶

dà zhǎn jīng lún

成语解释:经纶:整理丝缕,比喻治理国家,也指政治才能。充分施展政治才能。

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八回:“先取荆州后取川,大展经纶补天手。”

详细解释

大仁大义

dà rén dà yì

成语解释:形容为人宽厚,尊崇仁义。

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三回:“至于刘琮降(曹)操,豫州(刘备)实不知;且又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,此真大仁大义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大计小用

dà jì xiǎo yòng

成语解释:用于大事的计策,结果只用在小事情上。表示计策没有充分发挥作用。

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七回:“孔明连夜驱兵,真出祁山前下寨,收住军兵,重赏姜维。维曰:‘某恨不得杀曹真也!’孔明亦曰:‘可惜大计小用矣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刀枪剑戟

dāo qiāng jiàn jǐ

成语解释:戟:古代一种兵器,合戈、矛为一体,既能直刺,又能横击。古代用于砍、刺的四种常用兵器。亦用于泛指兵器。

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十七回:“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刽子手,刀枪剑戟,灿若霜雪。”

详细解释

旦夕之危

dàn xī zhī wēi

成语解释:旦夕:比喻短时间内。危:危险。形容危险逼近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蜀志·孟光传》:“旦夕之危,倒悬之急。”

详细解释

堤溃蚁穴

dī kuì yǐ xué

成语解释:小小的蚂蚁窝,能够使堤岸溃决。比喻小事不注意,就会出大乱子。

成语出处:三国魏·应璩《杂诗》:“细微可不慎,堤溃自蚁穴。”

详细解释

得而复失

dé ér fù shī

成语解释:复:又,再。刚得到又失去了。

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六回:“孔明变色曰:‘是何言也!得而复失,与不得同。公以此贺我,实足使我愧赧耳!’”

详细解释

抵足而眠

dǐ zú ér mián

成语解释:脚与脚相触地同睡在一张床上。形容双方情谊深厚。

成语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5回:“瑜曰:‘久不与子翼同榻,今宵抵足而眠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豆重榆瞑

dòu chóng yú míng

成语解释:原指多吃大豆使人发胖,吃榆能使人久睡。后形容人本性难改。

成语出处:三国·魏·稽康《养生论》:“豆令人重,榆令人瞑。”

详细解释

度外之人

dù wài zhī rén

成语解释:度外:心在计度之外。指与某人或某集团没有关系或关系不近的人。即局外人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杨阜传》:“曹公有雄才远略,决机无疑,法一而兵精,能用度外之人,所任各尽其力,必能济大事者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笃学好古

dǔ xué hào gǔ

成语解释:笃学:专心好学。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瑜传》:“济阴人马普笃学好古,瑜厚礼之。”

详细解释

睹微知著

dǔ wēi zhī zhù

成语解释:微:细小;著:显著。看到细小的征兆便知道其性质及发展趋势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吕布臧洪传》:“仆中不敏,又素不能原始见终,睹微知著,窃度主人之心。,岂谓三子宜死,罚当刑中哉。?”

详细解释

多端寡要

duō duān guǎi yào

成语解释:端:头绪;要:重要。头绪太多,不得要领。

成语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郭嘉传》:“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,而未知用人之机。多端寡要,好谋无决,欲与共济天下大难。”

详细解释

断头将军

duàn tóu jiāng jūn

成语解释:比喻坚决抵抗,宁死不屈的将领。

成语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张飞传》:“卿等无状,侵夺我州,我州但有断头将军,无有降将军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豆萁燃豆

dòu qí rán dòu

成语解释:比喻兄弟相残。

成语出处:三国 魏 曹植《七步诗》:“煮豆燃豆萁,豆在釜中泣。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。”

详细解释

得失相半

dé shī xiāng bàn

成语解释:指利与弊同时存在,不相上下,基本相等。

成语出处: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书·全琮传》:“今分兵捕民,得失相半,岂得谓全哉?”

详细解释

得不补失

dé bù bǔ shī

成语解释:见“得不偿失”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吴志·陆逊传》:“权遂征夷州,得不补失。”

详细解释

低头丧气

dī tóu sàng qì

成语解释:失意颓丧貌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演义》第四三回:“严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。”

详细解释

道尽涂穷

dào jìn tú qióng

成语解释:谓无路可走,陷于绝境。

成语出处:三国·魏·嵇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私意自试,必不能堪其所不乐,自卜已审,若道尽涂穷,则已耳。”《晋书·嵇康传》作“道尽途殚”。

详细解释

道尽途殚

dào jìn tú dān

成语解释:同“道尽涂穷”。

成语出处:三国·魏·嵇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私意自试,必不能堪其所不乐,自卜已审,若道尽涂穷,则已耳。”《晋书·嵇康传》作“道尽途殚”。

详细解释

道合志同

dào hé zhì tóng

成语解释:谓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。

成语出处:三国·魏·曹植《陈审举表》:“昔伊尹之为媵臣,至贱也;吕尚之处屠,至陋也。及其见举于汤武、周文,诚道合志同,玄谟神通。”

详细解释

初出茅庐

chū chū máo lú

成语解释:茅庐:草屋。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;接受邀请;就任军师;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;大败曹兵;立下了战功。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;缺乏经验。

成语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9回:“博望相持用火攻,指挥如意笑谈中,直须惊破曹公胆,初出茅庐第一功。”

详细解释

唇齿相依

chún chǐ xiāng yī

成语解释: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;比喻双方关系密切;互相依存;利害与共。也作“唇齿相济。”

成语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鲍勋传》:“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,盖以吴蜀唇齿相依,凭阻山水,有难拔之势故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赤膊上阵

chì bó shàng zhèn

成语解释:赤膊:光着上身;指不穿盔甲;阵:泛指战场。原指不穿盔甲;裸露上身;上阵作战。形容作战勇敢;全力以赴地进行战斗。后比喻没有准备或毫无掩饰的从事。也作“赤体上阵”。

成语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许褚性起,飞回阵中,卸下盔甲,浑身筋突,赤体提刀,翻身上马,来与马超决战。”

详细解释

赤身露体

chì shēn lù tǐ

成语解释:指露出大部分身子,也指全身裸露,一丝不挂。

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十四回:“吴班引兵到关前搦战,耀武扬威,辱骂不绝,多有解衣卸甲,赤身露体,或睡或坐。”

详细解释

出言不逊

chū yán bù xùn

成语解释:言:话;说;出言:说话;逊:谦让;恭顺。说话不客气;没有礼貌。也作“出口不逊。”

成语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张郃传》:“图(郭图)惭,又更谮郃曰:‘郃快军败,出言不逊。’郃惧,乃归太祖。”

详细解释

成语首拼